2012年9月4日 星期二

2012年9月份美国呼吸照护期刊的中文网播

您好,我是刘金蓉呼吸治疗师,为您进行2012年9月份美国呼吸照护期刊的中文网播。每篇文摘后,杂志主编Dean Hess博士有摘要讲评。




第一篇文章是由Haynes所发表“COPD加重期病人使用呼吸控制雾化器的随机对照试验。”此研究目的是探究对于COPD加重期病人使用AeroEclipse II呼吸控制雾化器是否比持续流量小容量雾化器可以产生更好的支气管扩张效应。

本随机对照试验纳入了四十位COPD加重期病人。主要观察的实验结果是吸气容量和呼吸困难指数。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的所有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使用呼吸控制型雾化器组和持续流量小容量雾化器组。在两组中,受试者每4小时经由雾化器接受2.5毫克硫酸沙丁胺醇和0.5毫克异丙托溴铵雾化,以及根据需要每2小时接受2.5毫克硫酸沙丁胺醇雾化。研究者在受试者接受第六次雾化治疗后2小时,重复测量他们的吸气容量、呼吸困难指数、呼吸频率和心率。研究者发现使用呼吸控制型雾化器的病人,其吸气容量比使用小容量雾化器者大。吸气容量变化指标也是使用呼吸控制型雾化器组改变较多,同时该组的呼吸频率也较低。在呼吸困难指数或住院天数方面,两组之间并无差异。作者的结论是,在COPD加重期病人中,呼吸控制型雾化器比小容量雾化器更能有效的减少肺过度充气以及降低呼吸频率。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呼吸控制型雾化器是较新的设备。Haynes指出呼吸控制型雾化器在减少肺过度充气和呼吸频率方面都比传统喷射雾化器更为有效。如Lin 和Fink state在他们的评论中提到,此篇文章是第一个使用相同药物剂量和容量,将呼吸控制型雾化器与传统雾化器做比较。而呼吸控制型雾化器带来的益处是否大于它所多出的成本则还尚未确定。



第二篇文章是由van den Bosch 和其同事所发表“儿童急性哮喘发作在小儿监护病房住院的危险因素” 。这是回顾性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包括因严重急性哮喘住在小儿监护病房和有小儿科或小儿胸腔门诊治疗病史的儿童。对照组是有哮喘,但没有因严重急性发作住在小儿监护病房的儿童,两组之间的性别、年龄、住院史和诊断哮喘的时间皆相当。作者将66个病例和对照组164位患儿相比较,分析了14个可能的危险因素。在单变量分析中,只有一项与PICU住院事件没有相关。在多元回归分析后,有4个危险因素仍显著,这些包括主动或被动抽烟、过敏、因哮喘早期住院,与未消毒的居家环境。作者认为医师和父母应该注意这些危险因素,并且努力去消除这些危险因素。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儿童严重急性哮喘发病率很高并且可能需要住在小儿监护病房。van den Bosch 与其同事发现小儿监护病房住院的显著危险因素是主动或被动抽烟、过敏、因哮喘早期住院和未消毒的居家环境。如Myers在他评论中所说,这些因素是哮喘儿童常见的诱发因素。改变这些危险因素是否能减少小儿入住监护病房的住院率仍待确定。



第三篇文章是由Mak等人所发表“香港青少年主动和被动抽烟与哮喘症状的相关性”。总共有6494名香港中学生参与2000-2001年的健康相关行为的普查。报告了他们的人口统计学因素、生活方式和调查表里的哮喘症状。另外,他们还评估了这些青少年有抽烟的父母人数和会抽烟的朋友人数。他们使用逻辑回归模型通过调整人口学因素和生活方式来确定学生、父母和好友吸烟且有哮喘症状的比值比。过去有抽烟、轻微和重度抽烟者分别是17.5%、7.7%和1.0%。此外,35.1%的参与者的父母其中一个会抽烟,和3.8%的参与者的父母都抽烟。重度抽烟者比那些从未抽烟者更有可能诱发运动支气管痉挛和夜间咳嗽。对于至少一位父母抽烟和一位抽烟的好朋友与那些没有父母或好朋友会抽烟者比较比值比为1.45、1.61和2.43。作者得到结论是,重度抽烟者和有抽烟的父母及一位抽烟的好朋友的青少年比起其人更可能有哮喘症状。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此研究是由Mak等人调查在香港中学生有哮喘症状与主动和被动抽烟的相关性。不出所料的是,他们发现重度抽烟者和有抽烟的父母及一位抽烟的好朋友的青少年比起其他人更可能有哮喘症状。如Goodfellow指出的,此研究强调了烟草和空气质量监控的重要性。



第四篇文章是由Monteiro 和其同事所发表“COPD病人在运动时,呼气末正压对动态肺过度充气的影响”。作者试图去确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运动时,呼气末正压对不同阶段肺容积的影响。这是一个非随机研究,实验性比较了使用和未使用呼气末正压的两种运动状态,病人须完成跑步机运动测试,运动之前和之后立即测量肺容积。肺动态过度充气定义为比运动前的吸气容量至少减少15%,那些肺动态过度充气的病人将戴面罩接受呼气末正压再重复同样的运动。作者主要的观察结果是在两种运动状态下运动后的吸气容量的变化。最初纳入46位患有中度到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运动前后比较,37%出现明显的动态过度充气。使用呼气末正压时吸气容量降低减少,允许有更大的吸气容量。作者的结论是,正如试验所显示EPAP可以减少运动后患者的动态过度充气。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EPAP无法减轻呼吸肌作功, 但可以减少吸气阈值阻力和动态呼吸道的压缩。Monteiro等人发现将EPAP应用在运动后动态过度充气的COPD病人,在亚最大负荷运动后可减少动态过度充气。正如Hernandes 和Pitta的说明,这项简单且较便宜的设备有可能使COPD病人运动训练达到优化。



第五篇文章是由Fernandez 和其同事所发表“居家机械通气中鼻罩或口鼻面罩:以病人的喜好作为选择接口的策略”。此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无创通气时病人对使用面罩喜好的重要性和评估其有效性。它是一项前瞻性研究,对病情稳定接受居家机械通气的病人进行重复测试。在白天和夜晚交替测试口鼻面罩和鼻罩,并且测量动脉血气和监测血氧饱合度。在每个夜晚结束后,病人利用视觉模拟评分表评定接口舒适度。在三个月时,作者评估治疗的持续度与有效性。29位病人完成此研究。口鼻面罩和鼻罩皆明显减少二氧化碳分压。超过三分之一的病人偏好口鼻面罩,而大致上鼻罩被视为更为舒适的。在第三个月时,有效性和持续度在那些使用口鼻面罩或鼻罩治疗时间显示没有不同。作者对此提出结论,病人的选择是选择治疗居家机械通气呼吸机接口的有效标准。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接口是病人在无创通气期间舒适度及持续度的关键因素。Fernandez与其同事发现三分之一病人偏好口鼻面罩,但是鼻罩却是一般认为较为舒适。在三个月后,有效性和持续度在那些使用鼻罩和使用口鼻面罩之间并无不同。此研究的结果显示我们在为无创通气选择接口时,病人的喜好也应纳入选择的标准之中。



第六篇文章是由Barbagallo 与他的同事所发表“肺叶切除术后预防性使用头盔式CPAP: 一项前瞻式随机对照研究。”作者将50位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接受0.4FIO2持续氧疗,另一组使用两次各120分钟头盔式CPAP,两次之间使用氧气治疗4小时。作者在病人进入ICU时、住进ICU后第1、3、7、9、24小时,以及进入胸外病房,与手术后一星期,采检受试者的血气分析。作者观察了手术后合并症的发生率、死亡率和住院时间。在第二次头盔式CPAP治疗结束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PaO2 与 FIO2 比值明显升高,但氧合作用的改善并未持续超过24小时。与原本标准方式治疗比较,在术后预防性使用头盔式CPAP治疗可显著减少住院天数。术后严重或轻微合并症的发生在两组中是相似的。对于再次进入监护病房或死亡率则没有不同。作者的结论是,预防性使用头盔式CPAP可改善PaO2 与 FIO2 比值,但是氧合作用的改善无法持久。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Barbagallo等人发现,虽然使用CPAP可改善PaO2/FIO2,但无法持续。在两组比较中,术后合并症,重返监护病房和死亡率上是相似的。此研究中使用头盔式面罩来提供CPAP,那么也许使用类似的其它接口也会产生相似的结果。未来还需要有更多的研究才能确定CPAP 在术后的地位。



第七篇文章是由Nardi 等人所发表“脉搏血氧监测仪和经皮二氧化碳监测对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居家机械通气时的应用”。这篇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评估神经肌肉疾病病人居家机械通气时,脉搏血氧监测仪和经皮二氧化碳监测是否可互补或交互替换。回顾58个慢性神经肌肉呼吸衰竭并接受居家机械通气的病人资料。作者根据住院病人护理标准,记录了一整晚脉冲式血氧监测和经皮二氧化碳数值。单独利用经皮二氧化碳监测,有41%病人的通气不足被侦测到的,另外只利用脉冲式血氧监测时分别有5%、14%和22%病人。同时使用血氧监测仪和经皮二氧化碳监测显示通气不足的病人占43%。作者结论,在评估神经肌肉疾病病人的居家呼吸机效能,单独使用血氧监测仪对于排除通气不足是不够的。要整夜同时监测血氧监测仪和经皮二氧化碳。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在神经肌肉疾病病人中,通气不足很少伴随有通气灌注不匹配 。因此,血氧监测仪对于发现此类患者肺泡通气不足比有肺疾病的病人敏感度较低。Nardi和他的同事评价了血氧监测仪和经皮二氧化碳对于监测居家使用呼吸机的效果,两者是互补或是可替换的。他们发现对于神经肌肉疾病病人,单独使用血氧监测仪对于排除通气不足是不够的。他们建议对此类病人,应整个晚上都同时使用血氧监测仪和经皮二氧化碳进行监测。



第八篇文章是由Williams和他的同事所发表“COPD病人增加步行距离后降低其空气饥(一种深而大的呼吸困难)的主动描述”。这项研究调查了COPD病人进行八周肺康复后呼吸困难的感受是否改变,以及主观上是否影响对肺康复的看法。COPD病人在进行八周肺康复前后,分别描述他们对于呼吸困难的感受。肺康复主要采用六分钟步行测试法,填写乔治呼吸调查问卷。在107位进行肺康复的病人中,有94位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标准,58位病人有康复训练前后评估数据。在实验对象中,康复训练后对于空气饥、郁闷、沮丧、无奈的描述比例明显下降。实验对象的描述是六分钟步行测试后空气饥改善很大。作者的结论是:在做完肺康复后,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实验对象呼吸困难的感觉减轻。且在六分钟步行测试后对于空气饥的描述有明显的改善。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Williams等人评价了进行八周肺康复后,在描述呼吸困难的差别和是否产生感受上不同。他们发现在做完肺康复后,对于呼吸困难的感觉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实验对象是有减少的。而且在六分钟步行测试后对于空气饥的描述有明显的改善。



第九篇文章是由Kaneko 和Horie所发表“健康受试者的胸腹壁呼吸运动型态”。此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测定健康受试者呼吸时年龄、体位、性别对胸部及腹部观察点的三维距离的影响。作者通过观察100位健康受试者呼吸时胸腔及腹部观察点的三维距离进行研究。通过三维运动系统测量受试者仰卧和坐位平静呼吸和深呼吸时呼吸运动。有十三个反射记号被放在正面、背面和腹部。在半个呼吸周期内用三维距离法测量两种呼吸形态时的移动范围。 呼吸频率是以呼吸运动分析来计算。在平静呼吸下,胸、腹部的记号平均距离比深呼吸少三分之一。上胸腔移动距离随着年龄明显下降。除了仰卧平静呼吸外,女性腹部呼吸移动距离比男性少。与仰卧位相比,坐位平静呼吸和深呼吸时两个胸腔记号的移动距离大于腹部距离。作者的结论是:呼吸运动型态与年龄、性别和体位是相关的。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在这篇文献,作者观察健康受试者呼吸时胸腔及腹部三维距离和年龄、体位、性别对呼吸的影响。他们发现呼吸运动型态与年龄、性别和体位相关。而这个信息对于体格检查评估呼吸型态是有帮助的。



第十篇文章是由Özgür和他的同事所发表“动态肺过度充气和运动能力指数预测 COPD病人发病率和死亡率。”目的是评价动态肺充气过度和运动能力肺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预测。研究对象是过去四年经急诊留观或住院的COPD病人,搜集了73个稳定期COPD病人因急诊留观和恶化入院患者的不同呼吸参数关系、静态过度充气(静息时吸气容量与肺容量比)、动态过度充气、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及呼吸和全因死亡率数据。平均随访期是47个月。在这期间有八位死亡。Kaplan-Meier 生存曲线显示:动态过度充气和六分钟步行测试少于439米的病人存活率明显降低。Cox 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动态性过度充气和六分钟步行测试是全因死亡率和呼吸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作者结论是:动态性过度充气和运动能力对于预测COPD的致病率和死亡率是可以信赖且独立的预测因子。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搜集了73个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利用一个合并了动态性充气过度和运动能力的整合性指数来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动态性过度充气和运动能力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可以信赖且独立的预测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因此,在评估COPD病人的长期临床预后方面,考虑使用动态性充气过度和运动能力是合理的。



第十一篇文章是由Lee及其同事所发表“直立式呼气正压治疗和运动对COPD和支气管扩张合并胃食道反流病人的影响”。此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呼气末正压和标准化运动与胃食道反流增加的相关性。用双头的探测组件二十四小时持续监测食道内pH值,在此间所有病人进行一次呼气正压治疗、六分钟步行测试以及体位倾斜测试。每次介入时都会记录发生反流的次数和时间比例,并与背景时间做对比。五十七位病人完成试验。其中31%病人在呼气正压治疗过程中会发生食道反流,25%病人在六分钟步行试验中发生,另外也有31%病人在体位倾斜测试过程中发生。然而,在六分钟步行测试或呼气正压治疗与相对应的背景时间比较,反流没有显著性差异。体位倾斜测试与六分钟步行测试与相对应的背景比较,反流次数减少,但在呼气正压治疗过程则无差异。

作者的结论是:在物理治疗时如呼气正压做呼吸道清除治疗、六分钟步行测试及上肢活动时胃食道反流会发生。然而,目前这些活动也不会增加胃食道反流发生的频率,因此尚无必要对这些活动和测试进行调整。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有趣的是,这些作者发现,胃食道反流可能发生在使用呼气正压做呼吸道清除治疗、六分钟步行测试、测量上肢活动时。然而,目前这些活动也不会增加胃食道反流的发生频率,因此尚无必要对这些活动和测试进行调整。









第十二篇文章是由Marques及其同事所发表“湿罗音是否是评估气道清除治疗的适当指标?”此研究的设计是评估肺部湿罗音在单次呼吸道清除治疗前后的改变。由英国诊所招募二十三位稳定的支气管扩张病人,并且给予单次呼吸控制呼吸道清除治疗。治疗前后评估胸部七个解剖学位置呼吸音并记录。57%的病人在介入治疗前后湿罗音有变化,在介入治疗后呼吸困难感受减轻。而肺功能及血氧饱和度没有显著改变。作者结论是:在单次呼吸道清除治疗后湿罗音发生改变,这个发现有望成为新的评估呼吸治疗预后指标。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在这篇研究中,作者在执行气道清除治疗前后,利用计算机化的呼吸音分析来测量湿罗音参数。他们发现在单次呼吸道清除治疗后湿罗音的改变。这是一个有潜力的客观评估呼吸治疗介入的预后。然而,将此执行到一般病人照顾上仍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第十三篇文章是由Simon及其同事所发表“阻塞性睡眠暂停病人的严重程度与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本研究的目的探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严重度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包含了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及/或心血管疾病。这是一篇回顾性研究,由作者的睡眠实验室对阻塞性睡眠暂停病人做的研究。回顾病人整夜和半夜的多频睡眠纪录仪数据报告,观察了190位病人OSA的严重程度、多频睡眠纪录及日间嗜睡量表,使用逻辑回归分析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伴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都有较严重的睡眠暂停,其比值比为3.24。睡眠效率大于90%及平均血氧饱和度大于95%的病人较少合并有心血管相关疾病。统计学上有显著性的差异。作者的结论是:中度到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病人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但在日间嗜睡量表上无显著性差异。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在此研究当中,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病人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作者发现中度到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病人合并心血管相关疾病的风险较高,但在日间睡眠量表上无相关性。此显示有心血管相关疾病的病人,就算没有出现症状,也应该检查是否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情况。



第十四篇文章是由Stein及其同事所发表本月最后一篇原创性论文是“新生儿横膈的电活动”。这是一个小样本病例研究,旨在发现足月新生婴儿横膈电活动数据,从而进一步确定这些数据在醒着、睡眠及喂养状况下的变化。三个足月儿在呼吸空气及母乳喂养下观察四个小时。以内含电极鼻胃管放置到横膈高度做电活动测量,并记录婴儿醒着和睡眠时的呼吸速率及心率。喂食状态包括喂食时、餐前三十分钟及餐后三十分钟。平均横膈电活动的高点是11个微伏。平均横膈电活动是3微伏。醒着时电活动最高,餐后三十分钟最低。作者结论:这些数据有助于辨别婴儿呼吸病理,呼吸健康评。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我们目前并不知道足月婴儿的横膈电活动的正常值。Stein及其同事发现,横膈的电活动在婴儿醒着时较高,反映出醒着及活动时有较大的潮气容积来应付代谢增加的需求。他们也发现,在餐后横膈电活动较低,且可能因为较高的腹内压有较高呼吸频率来代偿减少的潮气容积。



本月的综述是艾森曼格综合症,和小儿高频震荡通气。我们的个案报告是支气管扩张综合征、胸膜腔积液、支气管肺曲菌变态反应、肺切除术后低血氧症。教学病例是回收锁骨下静脉导管的胸水和病人肿瘤组织引发的自主性咳嗽。



以上是2012年9月份的呼吸治疗期刊的简体中文网播,由刘金蓉呼吸治疗师负责播音,感谢王胜昱医师的协助翻译,袁月华主任修稿、朱家成呼吸治疗师审稿。如想进一步了解原文内容或是过去议题,请上美国呼吸治疗期刊网站,www.rcjournal.com,您也可以由网络上订阅,自动收到未来的网络广播议题,谢谢您的参与,再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