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2017年1月份呼吸照護期刊的網路播音。我是劉金蓉呼吸治療師,代表期刊主編Dean Hess博士進行中文網路播音,現在開始宣讀由Dean Hess博士為您精選的論文。
第1篇文摘是Silver等人進行前瞻性、單一中心、非盲的隨機試驗,評估呼吸治療師介入COPD病人的疾病管理計劃是否會減少病人再住院和重返急診。結果顯示,呼吸治療師介入此計畫後可以明顯降低AECOPD病人的再入院率、加護病房天數與住院日。Derdak指出,這項研究顯示使用這個結構化、出院前整合照護疾病管理計畫可以防止COPD病人再入院,改善病人照護和降低成本,呼吸治療部門可以使用這項研究的例子開發一個計畫。
第2篇文摘是Itagaki等人所執行的實驗室研究,主要是評估所有年齡皆適用的加護病房型呼吸器在新生兒以容積為目標通氣期間的漏氣補償性能,結果發現,只有PB 980和DrägerV500呼吸器可以適應所有漏氣情況來達到容積目標通氣,作者建議,需要進一步的臨床研究來驗證在新生兒以容積為目標通氣期的漏氣補償。正如De Luca等人指出的,這些結果將幫助臨床醫生決定哪些呼吸器最能滿足他們的期望,並允許他們使用非侵襲性通氣(NIV)失敗的風險最小。
第4篇文摘是Delgado等人評估新型加護病房型呼吸器渦輪的性能,作者們使用壓力支持的模式,壓力值設定為10,15和20cm H2O,與呼氣末壓(PEEP)值設定為5 cm H2O和呼吸器所允許的最低水平值。結果發現,新型的呼吸器在加壓和觸發功能的速率方面表現優越,不會因為PEEP的使用改變結果。
早產兒呼吸暫停只佔一小部分,但對晚期的早產兒的影響很大,門診有許多種處理方式,但均需要符合改善成本效益的潛力,第5篇文摘是Montenegro等人比較出院延遲的住院病人因呼吸暫停、心跳過緩和血氧飽和度下降或三者綜合(ABD)事件與假設病人在門診處置的成本。結果發現,晚期早產和足月產嬰兒中,出院延遲導因於呼吸暫停、心跳過緩和血氧飽和度下降三者綜合(ABD)事件以門診處置取代住院延長期觀察具有成本效益
第6篇文摘是Sauthier 等人研究導致兒童和新生兒長期呼吸器依賴的相關因素,目的在提供全國呼吸照護醫療指導協會作為兒童長期機械通氣的定義。研究分析發現影響的因素為使用非侵襲性通氣的機械通氣使用連續天數、肺成熟與呼吸器脫離過程短暫中斷。
第7篇文摘是Chau等人回顧香港過去二十年來兒童長期機械通氣的處置。結果顯示兒童長期通氣人數的穩定增長,這些兒童具有不同的人口特徵、潛在疾病、合併症和癒後。居家照護對於這些兒童大多數是可行的,建議這些存活較長的兒童的服務需要加強過渡到成人照護。
第8篇文摘是Gowda等人評估機械通氣期間使用的振動網狀噴霧器的可靠性,結果發現Aerogen Solo噴霧器經常隨機中斷具有較大範圍的殘留容積。
第9篇文摘是Napolitano等人市售一種為了改善測量吐氣末二氧化碳分壓的精確度而附有主流式二氧化碳檢測的面罩,他們比較呼氣氣流杯在變形面罩和固定面罩間差異。結果顯示,實驗室中測是這款開放系統面罩來測量吐氣末二氧化碳分壓是準確的,這種新設計的面罩在大多數嬰兒和兒童都可以保持良好的面罩密合度並準確監測二氧化碳描記圖。
第10篇文摘是Phillips等人評估經氧氣面罩進行二氧化碳分析的技術,他們評估兩種經臨床改良具有呼氣二氧化碳監測儀功能的氧面罩,在成人和兒童的自主呼吸模型條件下監測二氧化碳圖的變化。研究設計是設定呼吸模型在正常通氣、通氣不足和過度通氣的條件下,使用流量導向鼻導管檢測呼氣二氧化碳圖穩定度。結果顯示,這兩款特別設計的氧氣-二氧化碳面罩在一般使用氧氣氣流提供了相當穩定的吐氣末二氧化碳分壓監測值,沒有顯著再吸入。由於它們的設計是開放式,因此在高氧氣流量下測量的吐氣末二氧化碳分壓值比低氧流量下的讀數低,可能未能反應動脈血中二氧化碳分壓的水平。
第11篇文摘是與第3篇自發性呼吸期間的吐氣末二氧化碳分壓監測相關的研究,Takaki等人比較一種新開發併有呼氣二氧化碳採樣測量口的氧氣鼻導管在腹部手術後拔管病人的吐氣末二氧化碳分壓與動脈血中二氧化碳分壓的差異,同時也研究了動脈血中二氧化碳分壓和吐氣末二氧化碳分壓之間的差異是否受休息自主呼吸時有意識地閉住嘴巴和閉口深呼吸的影響。結果顯示,閉口深呼方式併用測量二氧化碳的鼻導管可改善沒有呼吸功能障礙的外科病人之動脈血中二氧化碳分壓的預測值。
第12篇文摘是Vianna等人比較重症使用機械通氣病人轉送時病人氧氣濃度的設定是要高於現況的20%的還是使用100%氧氣。結果發現,高於現況的20%的氧氣可達到預防低血氧症的高氧合供應,此時使用體積二氧化碳分析監測在開放性管路抽痰時的肺部通氣會有瞬時變化。
PneuX是一個專用於氣管內管密封的監測器,第13篇文摘探討是Chenelle等人比較PneuX系統與其他4個氣管內管氣囊性能進行評估。結果顯示,PneuX氣囊系統通常產生可接受的氣管壁壓力,但是在一些試驗中,監測器允許超過30 cm H2O的壓力。在所有測試中,PneuX是唯一的氣管內管可以防止漏氣。漏氣經由聚氨酯氣囊和吐氣末陽壓減少,並經由潤滑過程而消除。
本月我們發表了2篇系統性綜述文章,1篇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病人的死亡率相關論文,另一篇是與高流量鼻導管使用於危重病人合併或有呼吸衰竭風險相關的文章。
以上是2017年1月份的呼吸照護期刊的中文網播,由中國醫藥大學呼吸治療學系劉金蓉呼吸治療師翻譯與播音,朱家成呼吸治療師修稿與審稿。如想進一步了解原文內容或是過去議題,請上美國呼吸照護期刊網站,www.rcjournal.com,您也可以由網路訂閱,自動收到未來的網路廣播議題,謝謝您的參與,再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