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日 星期五

2017年7月AARC 呼吸照護雜誌的網路播音中文文字版

您好!歡迎來到20177月份呼吸照護期刊的網路播音。我是劉金蓉呼吸治療師,代表期刊主編Dean Hess博士進行中文網路播音,現在開始宣讀由Dean Hess博士為您精選的論文。

1篇文摘是惠勒(Wheeler)等人評估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的早對噴射型高頻通氣的反應。結果發現低孕齡小孩、毛細二氧碳分壓有改善、在第1小時的pH、吸入氧氣濃度(FIO2)的降低與噴射型高頻通氣相關這些數據可用於識別新生兒加護病房接受噴射型高頻通氣反應相關因子。Carpi雖認為然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知識,但本研究有助於確認噴射型高頻通氣在早兒好處,此外,可能有助早期識別對噴射型高頻通氣模式沒有反應的嬰兒。

2篇文摘是Vernon等人調查呼吸治療教師對跨領域教育的認識和態度。結果發現,受訪者都認可跨領域教育是呼吸治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教師們對跨領域教育應用於專科、大學或碩士程度的課程內在知識和態度有重大差異。因此,重審目前的跨領域教育在呼吸治療課程認證標準,可發揮更好的作用。BeckerSchell指出,儘管跨領域教育似乎並沒有受到質疑,但如何實施此一教育的挑戰更大,教育者需要製定戰略來克服實施障礙。

3篇文摘是Shealy等人研究提供病人定計量吸入器衛教的普遍程度和方式,分析不正確普及程度與衛教方法與研究對象正確使用定計量吸入器能力的相關性。結果發現大多數病人有接受吸入器的衛教,但吸入器不正確使用仍非常普遍;衛教方法和正確吸入器技術沒有相關性。福克納(Faulkner) 指出不能將病人不正確使用吸入器視為常態,因為吸入器是在減輕症狀、治療肺部疾病和改善生活品質。

4篇文摘是Lou等人使用體外模型比較3種高流量鼻翼管影響PEEP成效的可能因素。他們比較嘴巴打開或關閉狀態下的氣體流量和模擬呼吸系統順應性是影響PEEP成效的3個主要因素。結果發現流量愈高設備之間的性能差異越大。

5篇文摘是da Silva等人研究兒科加護病房。結果發現,847名受試者中發生109例意外拔,其中21名病人有心血管衰竭,之中10名需要復蘇。作者結論心血管衰竭是非計劃拔管的一個常見併發症,特別是在年齡越小的兒童中。他們建議組合式照護防止意外拔管可能會減少與這些事件有關的發病率。

6篇文摘是Grosu等人研究插管病人橫膈厚度的變化與臨床結果的影響。結果發現大多數病人隔膜變薄,但無法找到與拔管結果的關聯。增厚比例或其他測量可能是橫隔功能障礙的更可靠指標,仍應予以探討。

7篇文摘是Brunet等評估PRESERVERESP評分在預測嚴重ARDS病人接受體外膜氧合的死亡成效。結果發現,這些評分的臨床可用性低,因為它們在預測嚴重ARDS病人接受ECMO的死亡中表現相對較差。這些評分系統在嚴重ARDS病人進行ECMO治療的檢測仍需有大型前瞻性研究。

8篇文摘是Mikesell等人比較使用電子監測裝置整合到高頻胸壁壓縮背心裡面來測量使用依從性與病人自我報告的依從性。以監測裝置測量到使用背心有較高依從性的病人與較好的基準肺功能和在研究前及準備基準期有較少惡化有正相關。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治療時間的延長逐漸減少依從性,並且隨著治療的幫助而增加。自我報告常估計過高,因此不是準確的依從性測量。

9篇文摘是Oh等人研究一種簡單新開發的模型,在測量用力呼氣期的氣流指數衰減,以量化動態氣道阻塞的程度,並有助於臨床上阻塞性氣道疾病的檢測。結果顯示,流量衰減在健康受試者與阻塞性肺缺陷病人間有顯著差異。這種肺量計的數據是直接表示,提供可重複的指標來量化動態氣道阻塞。

10篇文摘是Chlif等人研究肥胖男性吸氣肌張力時間指數作為有氧運動訓練後評估漸增式運動期間的吸氣肌性能。結果發現,肥胖男性通氣臨界值的有氧運動可以顯著改善呼吸肌力、最大運動能力、吸氣肌肉性能及減少呼吸困難感覺。

11篇文摘探討已知在嚴重ARDS中使用cisatracurium非去極化神經肌肉阻斷劑降低了死亡率,但是這是否是cisatracurium特異性仍是未知。本研究是Current等人比較嚴重ARDS病人使cisatracuriumatracurium治療的結果。結果發現,入院72小時內使用cisatracuriumatracurium與臨床結果無顯著的差異。

12篇文摘是(Chen)等人研究低劑量高分辨率電腦斷層掃描確定的COPD氣道參數與肺功能檢測結果相關性。結果發現COPD病人在不同GOLD階段的氣道參數與肺功能測量參數沒有一致性的相關性,但與某些高分辨率電腦斷層掃描參數與一些肺功能測量參數相關。

13篇文摘探討擴張氣管切開術的議題,雖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被認為是安全的手術,但不適合需要永久性氣管切開術的病人。Voelker等人研究經皮氣管切開術的長期結果的參數。他們發現經皮氣管切開術後的拔管很容易進行,經皮氣管切開術後的併發症需要轉換到以手術做氣管切開術很少見。轉化為非急需手術不是必需的。

14篇文摘是Christiansen等人研究一種氣管切開術閉合裝置在非侵襲通氣、改善肺功能、並且使剛拔管病人發出聲音,在動物模型中評估該裝置的生物安全性和可行性。結果發現,這種設備在動物模型中是可行的和具有生物安全性,但在臨床試驗之前需要改進材料的設計和品質。

本月份我們還發佈了吸入藥物治療的年度回顧。

以上是7月份的呼吸照護期刊的中文網播,由中國醫藥大學呼吸治療學系劉金蓉呼吸治療師翻譯與播音,朱家成呼吸治療師修稿與審稿。如想進一步了解原文內容或是過去議題,請上美國呼吸照護期刊網站,www.rcjournal.com,您也可以由網路訂閱,自動收到未來的網路廣播議題,謝謝您的參與,再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