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4日 星期二

2012年9月份美国呼吸照护期刊的中文网播

您好,我是刘金蓉呼吸治疗师,为您进行2012年9月份美国呼吸照护期刊的中文网播。每篇文摘后,杂志主编Dean Hess博士有摘要讲评。




第一篇文章是由Haynes所发表“COPD加重期病人使用呼吸控制雾化器的随机对照试验。”此研究目的是探究对于COPD加重期病人使用AeroEclipse II呼吸控制雾化器是否比持续流量小容量雾化器可以产生更好的支气管扩张效应。

本随机对照试验纳入了四十位COPD加重期病人。主要观察的实验结果是吸气容量和呼吸困难指数。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的所有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使用呼吸控制型雾化器组和持续流量小容量雾化器组。在两组中,受试者每4小时经由雾化器接受2.5毫克硫酸沙丁胺醇和0.5毫克异丙托溴铵雾化,以及根据需要每2小时接受2.5毫克硫酸沙丁胺醇雾化。研究者在受试者接受第六次雾化治疗后2小时,重复测量他们的吸气容量、呼吸困难指数、呼吸频率和心率。研究者发现使用呼吸控制型雾化器的病人,其吸气容量比使用小容量雾化器者大。吸气容量变化指标也是使用呼吸控制型雾化器组改变较多,同时该组的呼吸频率也较低。在呼吸困难指数或住院天数方面,两组之间并无差异。作者的结论是,在COPD加重期病人中,呼吸控制型雾化器比小容量雾化器更能有效的减少肺过度充气以及降低呼吸频率。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呼吸控制型雾化器是较新的设备。Haynes指出呼吸控制型雾化器在减少肺过度充气和呼吸频率方面都比传统喷射雾化器更为有效。如Lin 和Fink state在他们的评论中提到,此篇文章是第一个使用相同药物剂量和容量,将呼吸控制型雾化器与传统雾化器做比较。而呼吸控制型雾化器带来的益处是否大于它所多出的成本则还尚未确定。



第二篇文章是由van den Bosch 和其同事所发表“儿童急性哮喘发作在小儿监护病房住院的危险因素” 。这是回顾性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包括因严重急性哮喘住在小儿监护病房和有小儿科或小儿胸腔门诊治疗病史的儿童。对照组是有哮喘,但没有因严重急性发作住在小儿监护病房的儿童,两组之间的性别、年龄、住院史和诊断哮喘的时间皆相当。作者将66个病例和对照组164位患儿相比较,分析了14个可能的危险因素。在单变量分析中,只有一项与PICU住院事件没有相关。在多元回归分析后,有4个危险因素仍显著,这些包括主动或被动抽烟、过敏、因哮喘早期住院,与未消毒的居家环境。作者认为医师和父母应该注意这些危险因素,并且努力去消除这些危险因素。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儿童严重急性哮喘发病率很高并且可能需要住在小儿监护病房。van den Bosch 与其同事发现小儿监护病房住院的显著危险因素是主动或被动抽烟、过敏、因哮喘早期住院和未消毒的居家环境。如Myers在他评论中所说,这些因素是哮喘儿童常见的诱发因素。改变这些危险因素是否能减少小儿入住监护病房的住院率仍待确定。



第三篇文章是由Mak等人所发表“香港青少年主动和被动抽烟与哮喘症状的相关性”。总共有6494名香港中学生参与2000-2001年的健康相关行为的普查。报告了他们的人口统计学因素、生活方式和调查表里的哮喘症状。另外,他们还评估了这些青少年有抽烟的父母人数和会抽烟的朋友人数。他们使用逻辑回归模型通过调整人口学因素和生活方式来确定学生、父母和好友吸烟且有哮喘症状的比值比。过去有抽烟、轻微和重度抽烟者分别是17.5%、7.7%和1.0%。此外,35.1%的参与者的父母其中一个会抽烟,和3.8%的参与者的父母都抽烟。重度抽烟者比那些从未抽烟者更有可能诱发运动支气管痉挛和夜间咳嗽。对于至少一位父母抽烟和一位抽烟的好朋友与那些没有父母或好朋友会抽烟者比较比值比为1.45、1.61和2.43。作者得到结论是,重度抽烟者和有抽烟的父母及一位抽烟的好朋友的青少年比起其人更可能有哮喘症状。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此研究是由Mak等人调查在香港中学生有哮喘症状与主动和被动抽烟的相关性。不出所料的是,他们发现重度抽烟者和有抽烟的父母及一位抽烟的好朋友的青少年比起其他人更可能有哮喘症状。如Goodfellow指出的,此研究强调了烟草和空气质量监控的重要性。



第四篇文章是由Monteiro 和其同事所发表“COPD病人在运动时,呼气末正压对动态肺过度充气的影响”。作者试图去确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运动时,呼气末正压对不同阶段肺容积的影响。这是一个非随机研究,实验性比较了使用和未使用呼气末正压的两种运动状态,病人须完成跑步机运动测试,运动之前和之后立即测量肺容积。肺动态过度充气定义为比运动前的吸气容量至少减少15%,那些肺动态过度充气的病人将戴面罩接受呼气末正压再重复同样的运动。作者主要的观察结果是在两种运动状态下运动后的吸气容量的变化。最初纳入46位患有中度到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运动前后比较,37%出现明显的动态过度充气。使用呼气末正压时吸气容量降低减少,允许有更大的吸气容量。作者的结论是,正如试验所显示EPAP可以减少运动后患者的动态过度充气。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EPAP无法减轻呼吸肌作功, 但可以减少吸气阈值阻力和动态呼吸道的压缩。Monteiro等人发现将EPAP应用在运动后动态过度充气的COPD病人,在亚最大负荷运动后可减少动态过度充气。正如Hernandes 和Pitta的说明,这项简单且较便宜的设备有可能使COPD病人运动训练达到优化。



第五篇文章是由Fernandez 和其同事所发表“居家机械通气中鼻罩或口鼻面罩:以病人的喜好作为选择接口的策略”。此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无创通气时病人对使用面罩喜好的重要性和评估其有效性。它是一项前瞻性研究,对病情稳定接受居家机械通气的病人进行重复测试。在白天和夜晚交替测试口鼻面罩和鼻罩,并且测量动脉血气和监测血氧饱合度。在每个夜晚结束后,病人利用视觉模拟评分表评定接口舒适度。在三个月时,作者评估治疗的持续度与有效性。29位病人完成此研究。口鼻面罩和鼻罩皆明显减少二氧化碳分压。超过三分之一的病人偏好口鼻面罩,而大致上鼻罩被视为更为舒适的。在第三个月时,有效性和持续度在那些使用口鼻面罩或鼻罩治疗时间显示没有不同。作者对此提出结论,病人的选择是选择治疗居家机械通气呼吸机接口的有效标准。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接口是病人在无创通气期间舒适度及持续度的关键因素。Fernandez与其同事发现三分之一病人偏好口鼻面罩,但是鼻罩却是一般认为较为舒适。在三个月后,有效性和持续度在那些使用鼻罩和使用口鼻面罩之间并无不同。此研究的结果显示我们在为无创通气选择接口时,病人的喜好也应纳入选择的标准之中。



第六篇文章是由Barbagallo 与他的同事所发表“肺叶切除术后预防性使用头盔式CPAP: 一项前瞻式随机对照研究。”作者将50位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接受0.4FIO2持续氧疗,另一组使用两次各120分钟头盔式CPAP,两次之间使用氧气治疗4小时。作者在病人进入ICU时、住进ICU后第1、3、7、9、24小时,以及进入胸外病房,与手术后一星期,采检受试者的血气分析。作者观察了手术后合并症的发生率、死亡率和住院时间。在第二次头盔式CPAP治疗结束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PaO2 与 FIO2 比值明显升高,但氧合作用的改善并未持续超过24小时。与原本标准方式治疗比较,在术后预防性使用头盔式CPAP治疗可显著减少住院天数。术后严重或轻微合并症的发生在两组中是相似的。对于再次进入监护病房或死亡率则没有不同。作者的结论是,预防性使用头盔式CPAP可改善PaO2 与 FIO2 比值,但是氧合作用的改善无法持久。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Barbagallo等人发现,虽然使用CPAP可改善PaO2/FIO2,但无法持续。在两组比较中,术后合并症,重返监护病房和死亡率上是相似的。此研究中使用头盔式面罩来提供CPAP,那么也许使用类似的其它接口也会产生相似的结果。未来还需要有更多的研究才能确定CPAP 在术后的地位。



第七篇文章是由Nardi 等人所发表“脉搏血氧监测仪和经皮二氧化碳监测对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居家机械通气时的应用”。这篇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评估神经肌肉疾病病人居家机械通气时,脉搏血氧监测仪和经皮二氧化碳监测是否可互补或交互替换。回顾58个慢性神经肌肉呼吸衰竭并接受居家机械通气的病人资料。作者根据住院病人护理标准,记录了一整晚脉冲式血氧监测和经皮二氧化碳数值。单独利用经皮二氧化碳监测,有41%病人的通气不足被侦测到的,另外只利用脉冲式血氧监测时分别有5%、14%和22%病人。同时使用血氧监测仪和经皮二氧化碳监测显示通气不足的病人占43%。作者结论,在评估神经肌肉疾病病人的居家呼吸机效能,单独使用血氧监测仪对于排除通气不足是不够的。要整夜同时监测血氧监测仪和经皮二氧化碳。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在神经肌肉疾病病人中,通气不足很少伴随有通气灌注不匹配 。因此,血氧监测仪对于发现此类患者肺泡通气不足比有肺疾病的病人敏感度较低。Nardi和他的同事评价了血氧监测仪和经皮二氧化碳对于监测居家使用呼吸机的效果,两者是互补或是可替换的。他们发现对于神经肌肉疾病病人,单独使用血氧监测仪对于排除通气不足是不够的。他们建议对此类病人,应整个晚上都同时使用血氧监测仪和经皮二氧化碳进行监测。



第八篇文章是由Williams和他的同事所发表“COPD病人增加步行距离后降低其空气饥(一种深而大的呼吸困难)的主动描述”。这项研究调查了COPD病人进行八周肺康复后呼吸困难的感受是否改变,以及主观上是否影响对肺康复的看法。COPD病人在进行八周肺康复前后,分别描述他们对于呼吸困难的感受。肺康复主要采用六分钟步行测试法,填写乔治呼吸调查问卷。在107位进行肺康复的病人中,有94位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标准,58位病人有康复训练前后评估数据。在实验对象中,康复训练后对于空气饥、郁闷、沮丧、无奈的描述比例明显下降。实验对象的描述是六分钟步行测试后空气饥改善很大。作者的结论是:在做完肺康复后,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实验对象呼吸困难的感觉减轻。且在六分钟步行测试后对于空气饥的描述有明显的改善。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Williams等人评价了进行八周肺康复后,在描述呼吸困难的差别和是否产生感受上不同。他们发现在做完肺康复后,对于呼吸困难的感觉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实验对象是有减少的。而且在六分钟步行测试后对于空气饥的描述有明显的改善。



第九篇文章是由Kaneko 和Horie所发表“健康受试者的胸腹壁呼吸运动型态”。此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测定健康受试者呼吸时年龄、体位、性别对胸部及腹部观察点的三维距离的影响。作者通过观察100位健康受试者呼吸时胸腔及腹部观察点的三维距离进行研究。通过三维运动系统测量受试者仰卧和坐位平静呼吸和深呼吸时呼吸运动。有十三个反射记号被放在正面、背面和腹部。在半个呼吸周期内用三维距离法测量两种呼吸形态时的移动范围。 呼吸频率是以呼吸运动分析来计算。在平静呼吸下,胸、腹部的记号平均距离比深呼吸少三分之一。上胸腔移动距离随着年龄明显下降。除了仰卧平静呼吸外,女性腹部呼吸移动距离比男性少。与仰卧位相比,坐位平静呼吸和深呼吸时两个胸腔记号的移动距离大于腹部距离。作者的结论是:呼吸运动型态与年龄、性别和体位是相关的。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在这篇文献,作者观察健康受试者呼吸时胸腔及腹部三维距离和年龄、体位、性别对呼吸的影响。他们发现呼吸运动型态与年龄、性别和体位相关。而这个信息对于体格检查评估呼吸型态是有帮助的。



第十篇文章是由Özgür和他的同事所发表“动态肺过度充气和运动能力指数预测 COPD病人发病率和死亡率。”目的是评价动态肺充气过度和运动能力肺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预测。研究对象是过去四年经急诊留观或住院的COPD病人,搜集了73个稳定期COPD病人因急诊留观和恶化入院患者的不同呼吸参数关系、静态过度充气(静息时吸气容量与肺容量比)、动态过度充气、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及呼吸和全因死亡率数据。平均随访期是47个月。在这期间有八位死亡。Kaplan-Meier 生存曲线显示:动态过度充气和六分钟步行测试少于439米的病人存活率明显降低。Cox 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动态性过度充气和六分钟步行测试是全因死亡率和呼吸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作者结论是:动态性过度充气和运动能力对于预测COPD的致病率和死亡率是可以信赖且独立的预测因子。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搜集了73个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利用一个合并了动态性充气过度和运动能力的整合性指数来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动态性过度充气和运动能力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可以信赖且独立的预测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因此,在评估COPD病人的长期临床预后方面,考虑使用动态性充气过度和运动能力是合理的。



第十一篇文章是由Lee及其同事所发表“直立式呼气正压治疗和运动对COPD和支气管扩张合并胃食道反流病人的影响”。此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呼气末正压和标准化运动与胃食道反流增加的相关性。用双头的探测组件二十四小时持续监测食道内pH值,在此间所有病人进行一次呼气正压治疗、六分钟步行测试以及体位倾斜测试。每次介入时都会记录发生反流的次数和时间比例,并与背景时间做对比。五十七位病人完成试验。其中31%病人在呼气正压治疗过程中会发生食道反流,25%病人在六分钟步行试验中发生,另外也有31%病人在体位倾斜测试过程中发生。然而,在六分钟步行测试或呼气正压治疗与相对应的背景时间比较,反流没有显著性差异。体位倾斜测试与六分钟步行测试与相对应的背景比较,反流次数减少,但在呼气正压治疗过程则无差异。

作者的结论是:在物理治疗时如呼气正压做呼吸道清除治疗、六分钟步行测试及上肢活动时胃食道反流会发生。然而,目前这些活动也不会增加胃食道反流发生的频率,因此尚无必要对这些活动和测试进行调整。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有趣的是,这些作者发现,胃食道反流可能发生在使用呼气正压做呼吸道清除治疗、六分钟步行测试、测量上肢活动时。然而,目前这些活动也不会增加胃食道反流的发生频率,因此尚无必要对这些活动和测试进行调整。









第十二篇文章是由Marques及其同事所发表“湿罗音是否是评估气道清除治疗的适当指标?”此研究的设计是评估肺部湿罗音在单次呼吸道清除治疗前后的改变。由英国诊所招募二十三位稳定的支气管扩张病人,并且给予单次呼吸控制呼吸道清除治疗。治疗前后评估胸部七个解剖学位置呼吸音并记录。57%的病人在介入治疗前后湿罗音有变化,在介入治疗后呼吸困难感受减轻。而肺功能及血氧饱和度没有显著改变。作者结论是:在单次呼吸道清除治疗后湿罗音发生改变,这个发现有望成为新的评估呼吸治疗预后指标。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在这篇研究中,作者在执行气道清除治疗前后,利用计算机化的呼吸音分析来测量湿罗音参数。他们发现在单次呼吸道清除治疗后湿罗音的改变。这是一个有潜力的客观评估呼吸治疗介入的预后。然而,将此执行到一般病人照顾上仍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第十三篇文章是由Simon及其同事所发表“阻塞性睡眠暂停病人的严重程度与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本研究的目的探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严重度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包含了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及/或心血管疾病。这是一篇回顾性研究,由作者的睡眠实验室对阻塞性睡眠暂停病人做的研究。回顾病人整夜和半夜的多频睡眠纪录仪数据报告,观察了190位病人OSA的严重程度、多频睡眠纪录及日间嗜睡量表,使用逻辑回归分析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伴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都有较严重的睡眠暂停,其比值比为3.24。睡眠效率大于90%及平均血氧饱和度大于95%的病人较少合并有心血管相关疾病。统计学上有显著性的差异。作者的结论是:中度到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病人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但在日间嗜睡量表上无显著性差异。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在此研究当中,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病人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作者发现中度到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病人合并心血管相关疾病的风险较高,但在日间睡眠量表上无相关性。此显示有心血管相关疾病的病人,就算没有出现症状,也应该检查是否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情况。



第十四篇文章是由Stein及其同事所发表本月最后一篇原创性论文是“新生儿横膈的电活动”。这是一个小样本病例研究,旨在发现足月新生婴儿横膈电活动数据,从而进一步确定这些数据在醒着、睡眠及喂养状况下的变化。三个足月儿在呼吸空气及母乳喂养下观察四个小时。以内含电极鼻胃管放置到横膈高度做电活动测量,并记录婴儿醒着和睡眠时的呼吸速率及心率。喂食状态包括喂食时、餐前三十分钟及餐后三十分钟。平均横膈电活动的高点是11个微伏。平均横膈电活动是3微伏。醒着时电活动最高,餐后三十分钟最低。作者结论:这些数据有助于辨别婴儿呼吸病理,呼吸健康评。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我们目前并不知道足月婴儿的横膈电活动的正常值。Stein及其同事发现,横膈的电活动在婴儿醒着时较高,反映出醒着及活动时有较大的潮气容积来应付代谢增加的需求。他们也发现,在餐后横膈电活动较低,且可能因为较高的腹内压有较高呼吸频率来代偿减少的潮气容积。



本月的综述是艾森曼格综合症,和小儿高频震荡通气。我们的个案报告是支气管扩张综合征、胸膜腔积液、支气管肺曲菌变态反应、肺切除术后低血氧症。教学病例是回收锁骨下静脉导管的胸水和病人肿瘤组织引发的自主性咳嗽。



以上是2012年9月份的呼吸治疗期刊的简体中文网播,由刘金蓉呼吸治疗师负责播音,感谢王胜昱医师的协助翻译,袁月华主任修稿、朱家成呼吸治疗师审稿。如想进一步了解原文内容或是过去议题,请上美国呼吸治疗期刊网站,www.rcjournal.com,您也可以由网络上订阅,自动收到未来的网络广播议题,谢谢您的参与,再见。

2012年9月份的呼吸照護期刊的中文網播-繁體中文

您好,我是劉金蓉呼吸治療師,為您進行2012年9月份美國呼吸照護期刊的中文網播。每篇文摘後,雜誌主編Dean Hess博士有摘要講評。




第一篇文章是由Haynes所發表“將呼吸制動噴霧器使用於COPD惡化的病人的隨機控制試驗。”此研究目的是探究AeroEclipse II呼吸制動噴霧器使用於COPD惡化病人時,是否比連續流量之小量噴霧器可以產生更好的支氣管擴張反應。

本隨機控制試驗納入了四十位病情惡化的 COPD病人。主要觀察的實驗結果是吸氣容量,和以Borg量表為依據的呼吸困難程度。使用支氣管擴張劑的所有病人被隨機分派到兩組:使用呼吸制動型噴霧器組,和連續流量小量噴霧器組。

在兩組中,受試者每4小時經由噴霧器接受2.5毫克的albuterol sulfate和0.5毫克的ipratropium bromide噴霧,以及視需要每二小時接受2.5毫克albuterol的噴霧。在受試者接受第六次噴霧治療後約2小時,研究者重複測量他們的吸氣容量、呼吸困難程度、呼吸頻率,和心率。實驗流程結束後,研究者發現使用呼吸制動型噴霧器的病人,其吸氣容量比使用小量噴霧器者大。

在吸氣容量的改變程度方面,也是使用呼吸引動型噴霧器者改變較多,同時該組的呼吸頻率也較低。在休息時的Borg分數或住院天數方面,兩組之間並無差異。作者的結論是,在病情惡化的COPD病人中,呼吸引動型噴霧器比連續氣流的小量噴霧器,更能有效的減少肺過度充氣,以及降低呼吸頻率。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呼吸制動型噴霧器是較新的設備。Haynes指出呼吸制動型噴霧器在減少肺過度充氣和呼吸頻率方面,都比傳統噴射噴霧更為有效。

如Lin 和Fink state在他們的評論中提到的,此篇文章是第一個使用相同的藥物劑量和容量,將呼吸制動型噴霧器與傳統噴霧器做比較。而呼吸制動型噴霧器帶來的益處,是否大於它所多出的成本則還尚未確定。



第二篇文章是由van den Bosch 和其同事所發表“急性氣喘發作兒童在小兒加護病房住院的危險因素” 。此研究是使用一回顧性多中心個案控制的設計,個案包括因嚴重急性氣喘住在小兒加護病房和有小兒科或小兒胸腔門診治療病史的兒童。

控制組是有氣喘,但沒有因嚴重急性氣喘而住在小兒加護病房的兒童,兩組之間的性別、年齡、住院史,和從診斷氣喘以來的時間的條件皆相當。作者將66位個案164位控制組相比較,分析了14個可能的危險因素。在單邏輯分析中,只有一 項與PICU住院事件沒有相關。

在多邏輯斯回歸分析後,有4個危險因素仍顯著,這些包括主動或被動抽菸、過敏、因氣喘早期住院,與未消毒的居家環境。作者認為醫師和父母應該注意這些危險因素,並且努力去對抗它們。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兒童嚴重急性氣喘與實質病態率和可能需要住在小兒加護病房相關。van den Bosch 與其同事發現小兒加護病房住院的明顯危險因素是主動或被動抽菸、過敏、因氣喘早期住院,和未消毒的居家環境。

如Myers在他評論中說明的,這些是在患有氣喘的兒童中常見的誘發因子和事件。修正這些危險因素是否能減少小兒加護病房住院的機率仍待確定。



第三篇文章是由Mak等人所發表“在香港青少年主動和被動抽菸與氣喘症狀的相關性”。總共有6494名香港中學生參與在2000-2001年的健康相關行為的普遍研究。他們報告了他們的人口統計學的因素、生活型態、和調查表裡的氣喘症狀。

另外,他們還評估了這些青少年有抽菸的父母人數,和會抽菸的好友人數。他們使用邏輯迴歸分析模式來確定不同抽菸狀況的學生、父母、和好朋友,及有人口因素和生活型態的調整,其經常有氣喘症狀的危險比。

過去有抽菸、輕微,和重度抽菸者分別是17.5%、7.7%和1.0%。此外,35.1%的參與者的父母其中一個會抽菸,和3.8%的參與者的兩個父母都抽菸。重度抽菸者比起那些從未抽菸者更有可能有運動誘發支氣管痙攣的經驗和夜間咳嗽,以及兩種症狀都有。

對於至少一位父母抽菸和一位會抽菸的好朋友與那些沒有一位父母或好朋友會抽菸者比較相對危險比為1.45、1.61和2.43。作者得到結論是,青少年本身是重度抽菸者和有會抽菸的父母及一位會抽菸的好朋友比起其他者更可能有氣喘症狀。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此研究是由Mak等人調查在香港中學生有氣喘症狀與主動和被動抽菸的相關性。不出所料的是,他們發現青少年本身是重度抽菸者和有會抽菸的父母及一位會抽菸的好朋友比起其他者更可能有氣喘症狀。如Goodfellow指出的,此研究強調了菸草和空氣品質監控的重要性。



第四篇文章是由Monteiro 和其同事所發表“COPD病人在運動時,吐氣末正壓對動態過度充氣的影響”。作者試圖去確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運動時,吐氣末正壓對不同階段的肺容積之影響。

這是一個非隨機研究,實驗性的比較了兩個運動狀態,有使用和未使用吐氣末正壓,病人須完成跑步機運動測試,在執行運動時,及運動之前和之後立即測量肺容積。那些明顯地動態過度充氣的發展,被定義為比運動前的吸氣容量至少減少15%,定義方法是被邀請進一步的研究參與反覆同樣的運動流程,同時接受經由一彈簧承載阻力器的臉部面罩所產生的吐氣末正壓。

作者主要的觀察結果是在兩個運動狀態下運動後的吸氣容量變化。46位患有中度到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是一開始被納入的。由此一開始的樣本,37%出現明顯的動態過度充氣。比較運動前後,當使用吐氣末正壓時明顯可觀察到吸氣容量較少減少,允許最終值有更大的吸氣容量。

作者的結論是,EPAP 的運用可以減少動態過度充氣,其證據為在之前有運動動態過度充氣表現的COPD病人,在亞極限運動後有較低的運作肺容積。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EPAP無法減輕呼吸肌肉作功, 但可以減少吸氣閾值阻力,和減少動態呼吸道的壓迫。Monteiro等人發現將EPAP應用在之前已有運動引發動態過度充氣的表現的COPD病人,在亞極限運動後可減少動態過度充氣。正如Hernandes 和Pitta的說明,這項簡單且較可便宜的設備有可能使COPD病人運動訓練達到最佳化。



第五篇文章是由Fernandez 和其同事所發表“居家機械通氣中 的鼻面罩對口鼻面罩:以病人的偏好作為一選擇介面的策略”。此研究的目的是去探討病人的偏好在處置非侵襲性呼吸器面罩和評估其與有效性的關聯。

它是一項前瞻性研究,重複地對接受居家機械通氣的病情穩定病人進行測量。在白天和過夜的時間替換地測試口鼻面罩和鼻面罩,並且測量動脈血液氣體分壓和監測血氧飽合濃度。在每個過夜的時間結束時,病人利用一視覺模擬量表評定介面舒適度。

在三個月時,作者評估治療的持續度與有效性。29位病人完成此研究。口鼻面罩和鼻面罩皆明顯減少二氧化碳分壓。超過三分之一的病人偏好口鼻面罩,而大致上鼻面罩被視為較舒適的。

在第三個月時,有效性和持續度在那些使用口鼻面罩或鼻面罩治療之間顯示沒有不同。作者對此提出結論,病人的選擇是一對在選擇治療居家機械呼吸器介面上的有效標準。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介面是病人在非侵襲性呼吸器期間舒適度及持續度的關鍵因素。Fernandez與其同事發現三分之一病人偏好口鼻面罩,但是鼻面罩卻是一般認為較為舒適。在三個月後,有效性和持續度在那些使用鼻面罩和那些使用口鼻面罩之間並無不同。此研究的結果顯示我們在為非侵襲性通氣選擇介面時,病人的偏好也應納入選擇的標準之中。



第六篇文章是由Barbagallo 與他的同事所發表:”在肺葉切除術後,預防性使用頭盔式CPAP: 一項前瞻式隨機控制研究。”作者將50位受試者隨機分派成兩組:其中一組持續接受0.4的FIO2,另一組使用兩次各120分鐘的頭盔式CPAP,兩次之間使用氧氣治療4小時。作者在病人進入ICU時、住進ICU後第1、3、7、9、24小時,以及進入胸外病房,與手術後一星期,採檢受試者的血液氣體分析。作者觀察了手術後合併症的發生率、死亡率和住院時間。在頭盔式CPAP第二部分治療結束,實驗組與控制組比較之下,在PaO2 與 FIO2 比值上有明顯的升高,但氧合作用的改善並未持續超過24小時。與原本標準方式治療比較,在術後預防性使用頭盔式CPAP治療是可顯著的減少住院天數。術後嚴重或輕微合併症的發生數目在兩組中是相似的。對於再次進入加護病房或死亡率則沒有不同。作者的結論是,預防性使用頭盔式CPAP可改善PaO2 與 FIO2 比值,但是氧合作用的改善去無法持久。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Barbagallo等人發現,雖然使用CPAP可改善PaO2/FIO2,但是好處無法持續。在兩組比較中,術後合併症,重返加護病房和死亡率上是相似的。此研究中是使用頭盔式介面來提供CPAP,也許使用類似北美所使用的其它介面會產生相似的結果。未來還需要有更多的研究才能確定CPAP 在術後時期的角色。



第七篇文章是由Nardi 等人所發表:“睡眠血氧監測儀和經皮二氧化碳監測在使用居家呼吸器的神經肌肉疾病病人上”。這篇研究的目的是確定,對於神經肌肉疾病病人而言,睡眠血氧監測儀和經皮二氧化碳監測是否可在相同的夜晚,對於評估使用呼吸器的效力而言,有互補的作用或可交互替換。資料蒐集是回顧性從58個慢性神經肌肉呼吸衰竭有接受居家呼吸器的病人。作者記錄了脈衝式血氧監測和經皮二氧化碳數值,在住院一個晚上如同一般病人照護一樣。單獨利用經皮二氧化碳監測,當中有41%病人的換氣不足是被偵測到的,另外只有利用脈衝式血氧監測時其三種不同的標準點為5%、14%和22%的病人。同時使用血氧監測儀和經皮二氧化碳監測顯示有換氣不足的佔病人的43%。作者結論,在評估神經肌肉疾病病人的居家呼吸器效能來說,單獨使用血氧監測儀對於排除換氣不足是不夠的。而在此族群病人第一線調查時,血氧監測儀和經皮二氧化碳監測兩者皆須整夜被記錄。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在神經肌肉疾病病人中,換氣不足很少伴隨有通氣灌流不配合。因此,血氧監測儀對於發現肺泡換氣不足比有肺疾病的敏感度較低。Nardi和他的同事評價了血氧監測儀和經皮二氧化碳對於監測居家使用呼吸器效能,兩者是互補或是可替換的。他們發現對於神經肌肉疾病病人而言,單獨使用血氧監測儀對於排除換氣不足是不夠的。他們建議對此類病人,應整個晚上都同時使用血氧監測儀和經皮二氧化碳進行監測。



第八篇文章是由Williams和他的同事所發表:” COPD病人增加走路距離後降低其對空氣饑渴的主動描述”。這研究調查了進行八週肺復原計畫後,在描述呼吸困難的差別和是否產生感受上不同,將會表現在對肺復原的反應上。COPD病人在進行八週肺復原計畫前後,分別提供他們對於呼吸困難的感受。主要對肺復原的反應結果是六分鐘走路測試和喬治呼吸調查問卷。在107位進行肺復原計畫的病人中,有94位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標準,58位病人有評估前及評估後資料。在實驗對象中,對於描述空氣饑渴、鬱悶、遺憾,無奈的感覺有明顯比例下降。肺復原的六分鐘走路測試對於實驗對象在空氣饑渴的描述有很大的改善。作者的結論是:在做完肺復原後,對於呼吸困難的感覺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實驗對象是有減少的。且在六分鐘走路測試後對於空氣饑渴的描述有明顯的改善。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Williams等人評值了進行八週肺復原計畫後,在描述呼吸困難的差別和是否產生感受上不同。他們發現在做完肺復原後,對於呼吸困難的感覺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實驗對象是有減少的。而且在六分鐘走路測試後對於空氣饑渴的描述有明顯的改善。



第九篇文章是由Kaneko 和Horie所發表:”健康受試者胸部及腹部呼吸運動的型態”。此研究主要的目的是利用3D測定在健康受試者呼吸時胸腔及腹部距離觀察點和對於年紀、姿勢、性別的呼吸時的影響。作者對100位健康受試者中,利用3D研究在胸腔及腹部呼吸運動時移動的距離。測量呼吸運動是利用3D的系統。受試者處於仰臥和坐姿且是安靜而深的呼吸之下。有十三個反射記號是被放在上及下腹部。兩個呼吸的移動範圍是利用3D在半個呼吸週期內測量。 呼吸次數是以呼吸運動分析來計算。而在安靜呼吸下,胸腔及腹部的記號平均距離比深呼吸少三分之一。上胸腔移動是隨著年齡明顯的下降。除了在仰臥時的安靜呼吸以外,女性腹部呼吸移動比男性少。坐姿時在安靜且深的呼吸下比仰臥時,在兩個胸腔記號的距離移動大於腹部距離。作者的結論是:觀察呼吸運動型態與年齡、性別和姿勢影響是有相關的。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在這篇文獻,作者利用3D測量健康受試者呼吸時胸腔及腹部距離觀察點和對於年紀、姿勢、性別的呼吸時的影響。他們發現呼吸運動型態與年齡、性別和姿勢是有影響。而這個資訊對於身體檢查評估呼吸型態是有幫助的。





第十篇文章是由Özgür和他的同事所發表” 一項合併了動態性過度充氣和運動能力,用來預測 COPD病人致病率和死亡率的整合性指標。”作者的目的是想要評估動態性充氣過度和運動能力的影響在預測肺疾病發病率與死亡率,對象在四年期間經由急診或是住院的COPD病人,他們蒐集了73個病情穩定的COPD病人。急診和因惡化入院的不同的呼吸參數關係、靜態性過度充氣(測量是在休息時由吸氣容量與肺容量比率)、動態性過度充氣、動脈血中氧分壓和二氧化碳分壓,及呼吸和所有造成死亡率的因素都會被評估。而平均追蹤期間是47個月。在這期間有八位死亡。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顯示:在動態性過度充氣和六分鐘走路測試少於439公尺的病人中,累積死亡率明顯的降低。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顯示造成呼吸和所有造成死亡率的因素部分,動態性過度充氣和六分鐘走路測試是獨立預測因子。作者的結論是:動態性過度充氣和運動能力對於預測COPD的致病率和死亡率而言,是可以信賴且獨立的預測因子。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蒐集了73個穩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利用一個整合性指數合併了動態性充氣過度和運動能力來預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病率與死亡率。動態性過度充氣和運動能力對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可以信賴且獨立的預測發病率與死亡率的因子。因此,在評估COPD病人的長期臨床預後方面,考慮使用動態性充氣過度和運動能力是合理的。



第十一篇文章是由Lee及其同事所發表“使用直立式吐氣陽壓治療及運動對COPD和支氣管擴張症合併有胃食道逆流病人的影響”。此研究的目的是為了確定吐氣末陽壓治療及標準化運動與胃食道逆流的增加的相關性。在使用雙頭的探測元件,二十四小時持續監測食道內的pH值,此時所有病人都會進行一次吐氣陽壓治療、六分鐘走路測試以及grocery shelving task(貨物袋置架測試)。在每次介入其間,都會記錄發生逆流的次數和時間比例,並將之與背景時間做比對。

最後共有由五十七位病人完成試驗。其中31%的病人在吐氣陽壓治療過程中會發生單獨的遠端食道逆流,25%的病人在六分鐘走路試驗當中會發生,另外也有31%的病人在grocery shelving task的過程當中會發生。然而,在六分鐘走路測試或吐氣陽壓治療下,與相對應的背景時間來做比對,遠端逆流都沒有顯著性的差異。在grocery shelving task與六分鐘走路測試期間,與相對應的背景做比較,逆流的次數減少,但在吐氣陽壓治療過程則無差異。

作者們的結論是:胃食道的逆流會發生在物理治療時,包含使用吐氣陽壓做呼吸道清除治療、六分鐘走路測試及測量上肢活動時。然而,目前這些活動也不會增加胃食道逆流的發生,因此尚無需要進行修正後的緩和活動來減少胃食道逆流發生的必要性。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有趣的是,這些作者發現,胃食道逆流可能發生在使用吐氣陽壓做呼吸道清除治療、六分鐘走路測試、測量上肢活動時及grocery shelving task。然而,目前這些活動也不會增加胃食道逆流的發生,因此尚無需要進行修正後的緩和活動來減少胃食道逆流發生的必要性。

第十二篇文章是由Marques及其同事所發表“Crackles是否是評估氣道清除治療的適當指標?”。此研究的設計是評估肺部crackles在單次的呼吸道清除治療前後的改變。由英國診所門診招募二十三位穩定的支氣管擴張症病人,並且給予單次的呼吸控制呼吸道清除治療的療程。呼吸音在治療的前後在七個胸部解剖學位置給予聽診並記錄下來。

有57%的參加者在介入治療的前後crackcles有差異性,在介入治療後的呼吸音顯著的變小。而觀察其肺功能及血氧飽和度沒有顯著改變。作者的結論是:在單次的呼吸道清除治療後crackles被發現有所改變,且顯示在呼吸治療的介入之下有新的預後。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在這篇研究中,作者們在執行氣道清除治療的前後,利用電腦化的呼吸音分析來測量crackle參數。他們發現到在單次呼吸道清除治療後crackles的期間產生改變。這是一個有潛力的客觀評估呼吸治療介入的預後。然而,將此執行到一般病人照顧上仍需做進一步的研究。



第十三篇文章是由Simon及其同事所發表“阻塞性睡眠中止症病人的嚴重程度合併或未合併有心血管相關疾病”。本研究的目的是去檢視較嚴重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是否與心血管相關疾病相關,包含了高血壓、糖尿病、冠狀動脈疾病,及/或心血管疾病。這是一篇回溯性研究,由作者的睡眠實驗室尤其針對阻塞性睡眠終止的病人來做研究。

重新檢視病人整夜和半夜的多頻道睡眠紀錄儀數據報告,數據使用邏輯回歸分析做評估兩組作比較,嚴重阻塞性睡眠中止症病人其多頻道睡眠紀錄及日間嗜睡量表。分析190位病人,有任何心血管疾病都被記錄為較嚴重的睡眠終止症,其勝算比為3.24。

睡眠效率大於90%及平均血氧飽和度大於95%的病人較少合併有心血管相關疾病。但是嗜睡量表在統計學上顯著性的差異。作者的結論是:中度到重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病人合併有心血管相關疾病病人具有較高的風險,但在日間嗜睡量表上無顯著性上升。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在此研究當中,評估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合併或未何併心血管相關疾病的相關性。作者發現中度到重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病人有較高合併有心血管相關疾病的風險,但在日間嗜睡量表上無相關性。此顯示有心血管相關疾病的病人,就算沒有出現症狀,也應該檢查是否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情形。





第十四篇文章是由Stein及其同事所發表本月最後一篇原創性論文是“在小族群足月嬰兒橫膈膜的電氣活動”。本篇是一個小數量的個案系列研究去建立足月嬰兒的初期橫膈膜電氣活動數據,去了解這些數據在醒著、睡著及餵食狀況下的改變。三個足月兒在研究時在呼吸空氣及母親餵奶下觀察四個小時。以內含電極的鼻胃管放置到橫膈的高度做電氣活動的測量。

記錄了嬰兒們醒著和睡著時的呼吸速率及心跳速率。餵食狀態包括餵食時、餐前三十分鐘及餐後三十分鐘。平均橫膈電氣活動的高點是11個微伏特。平均橫膈電氣活動是3微伏特。最高和最低是醒著的時候和餐後三十分鐘最低。作者結論:這些數據對辨別嬰兒呼吸病理及監測往後的呼吸健康是有用的。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我們目前並不知道足月的嬰兒的橫膈電氣活動的正常值。Stein及其同事發現,橫膈的電氣活動在嬰兒醒著的時候較高,反映出醒著及活動的時候有較大的潮氣容積來應付代謝增加的需求。他們也發現,在餐後橫膈的電氣活動較低,且可能因為較高的腹內壓力有較高的呼吸速率來代償減少的潮氣容積。



本月的回顧性文章是艾森曼格綜合症,和小兒高頻震盪通氣。我們的個案報告是Williams-Campbell症候群、肋膜積液、肺支氣管麴菌症過敏、肺切除術後的低血氧症。教學病例是回收鎖骨下靜脈導管導後的水胸和病人腫瘤組織引發的自發性咳痰。



以上是2012年9月份的呼吸照護期刊的中文網播,由劉金蓉呼吸治療師負責播音,感謝倪子晴、吳致穎及何于涵呼吸治療師的協助翻譯,彭逸豪呼吸治療師修稿、朱家成呼吸治療師審稿。如想進一步了解原文內容或是過去議題,請上美國呼吸照護期刊網站,www.rcjournal.com,您也可以由網路上訂閱,自動收到未來的網路廣播議題,謝謝您的參與,再見。

2012年9月3日 星期一

2012年8月份美国呼吸照护期刊的中文网播

您好,我是刘金蓉呼吸治疗师,为您进行2012年8月份美国呼吸照护期刊的中文网播。每篇文摘后,杂志主编Dean Hess博士有摘要讲评。




第一篇文摘是由Arnold等人所发表的『使用抗生素雾化吸入辅助治疗绿脓杆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使用辅助吸入抗生素治疗绿脓杆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结果。这是回顾性单中心队列研究,地点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巴恩斯犹太医院。它连续收集了2004年1月1日到2009年12月31日之间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且确定为绿脓杆菌或鲍曼不动杆菌造成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记录受试者使用辅助雾化吸入抗生素治疗,并且与没有接受辅助雾化吸入抗生素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作者评估了93例病人。相对于没有接受辅助抗生素雾化吸入的病人,发现有接受辅助雾化抗生素的病人更有可能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而且这些病人的APACHEⅡ分数也较高。对于没有接受辅助雾化吸入抗生素的病人,由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到接受适当静脉注射抗生素的时间较短。不过两组之间使用静脉注射抗生素的时间长度相当。没有接受辅助雾化抗生素的组别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和住院的天数明显较短。然而,病人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后30天内存活率的Kaplan-Meier曲线生存分析则显示,接受辅助雾化抗生素的病人,在统计上有更高的存活率。作者的结论是感染绿脓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人,如果接受AAA(接受辅助雾化抗生素)治疗后,会有更高的存活率,尽管可能会增加疾病的严重程度且有较高的机会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未来还需要大型的随机试验才能确认这种治疗方法的效用。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辅助性使用雾化抗生素过去已被建议用来治疗革兰氏阴性菌导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Arnold等人发现,感染绿脓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人接受辅助雾化吸入抗生素治疗可能会有利于提高生存率。如同Moore 和Mueller在评论中所说的,由于多重耐药病原体的日益流行,加上缺乏新抗生素的研发,未来还需要前瞻性比较研究才能确认这些以其他方法经由雾化方式给予如多粘菌素和氨基糖苷类雾化的效用。



第二篇文摘是由Berlinski 和Willis所发表的『气管切开儿童在自主呼吸时的雾化治疗技术调查』,作者假设雾化治疗的使用方法有差异。本研究调查了美国训练小儿胸腔科医师机构的呼吸治疗科,调查他们对气管切开有自主呼吸的儿童有关给予雾化治疗时的情况,作者纪录了包括雾化制度、定量吸入器、雾化器和干粉吸入器的特性;使用复苏器帮助雾化药物的输送、使用的药物种类以及影响选择雾化装置器材的因素等。在被调查的机构中,有81%参与了研究,其中68%是独立的儿童医院。92%的受访机构使用单一剂量吸入器,其中含无辅助和辅助技术。受访的机构中,有97%使用雾化器,其中全部都采用了无辅助技术,同时还有32%采用辅助技术。雾化面罩是最常用的气切口界面。受访机构中在MDI或雾化器搭配使用辅助技术的占68%;辅助技术类似气流充气袋、自动充气袋或两者皆使用。受访机构吸入药物的类型包括:雾化抗生素,皮质类固醇,短效激动剂,混合性治疗以及化痰剂。他们未使用干粉吸入剂。配合度是影响选择药物传送方法最常且重要的因素。作者的结论是,对于有自主呼吸气切的儿童而言,雾化治疗的方法有很大差异。未来还需要进一步体内和体外研究才能支持在临床上的建议用法。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这项研究之所以重要,在于雾化药物的输送会受到许多因素影响,而目前没有关于装置和剂型选择的建议。作者对有自主呼吸气切的儿童调查发现执行雾化治疗的方法存有很大的差异。Amiray和Newhouse评论中建议儿科医师、呼吸治疗师、耳鼻喉科医师和胸腔科医师,应对于此类病人建立一套询证医学的指南,专注雾化治疗的给予方式。



第三篇文摘是由Arunthari和他的同事所发表的『标准型和呼吸驱动型雾化器前瞻性比较研究』,这项研究比较呼吸驱动型及标准型雾化器的疗效、安全性、以及病人、呼吸治疗师的满意度。成人使用雾化治疗并进行登记。病人被随机分配使用AeroEclipse II呼吸驱动型雾化器或标准雾化器,并在每次治疗完成后做调查。呼吸驱动型雾化吸入沙丁胺醇2.5毫克或沙丁胺醇2.5 mg加异丙托溴铵0.25毫克。标准雾化沙丁胺醇2.5毫克或沙丁胺醇加上异丙托溴铵0.5毫克。由呼吸治疗师评估每个病人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呼气峰流速、治疗时间和不良反应事件。要求每个呼吸治疗师评估他/她对每个雾化器的满意度。28例病人进行了研究,其平均年龄是69岁。54%的病人表示使用呼吸驱动型的雾化器,整体优于传统的雾化治疗;有68%的病人表示呼吸驱动型雾化器治疗时间更合适。呼吸治疗师则对于呼吸驱动型雾化器的整体的表现、治疗时间长短和使用简易性等方面较为满意。

两种设备的雾化吸入治疗前和治疗后心率、呼气峰流速以及呼吸频率没有显著差异。呼吸驱动型雾化器治疗时间明显较短。此外,呼吸驱动型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作者的结论是病人和呼吸治疗师对呼吸驱动型雾化器的满意度比标准型高。两组群体治疗前和后生命征象没有差异,但使用呼吸驱动型的雾化器,治疗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此研究是第一个比较标准型和呼吸驱动型雾化器的前瞻性研究。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发现病人和呼吸治疗师对呼吸驱动型雾化器较满意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也较低。评论者阿里和芬克(Ari and Fink)提供了一些标准雾化器和呼吸驱动雾化给药剂量的一些有趣理论及见解。



第四篇文摘是由Kim和他的同事所发表的『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中间类型的现状』。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韩国内科医师诊断病人为哮喘和COPD的现况。本研究收集633位哮喘病人、157位COPD病人以及41例诊断介于两者之间的韩国病人参加。后者包括临床上混合或合并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的特点。由医生临床决定诊断。作者分析了3组之间年龄,性别,特异反应性,身体质量指数的临床差异。分析抽烟状况的差异,内容包括目前抽烟者的比例、抽烟的时间长短,每天抽烟的支数。发现从哮喘组到中间型组,到COPD组的病人,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的FEV1, FVC和 FEV1/FVC比值逐渐降低。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 FEV1/FVC比值随着同样的顺序呈现逐渐增加的情形。哮喘组的急诊就医和住院次数频率最低,中间型较高,COPD组病人最高。作者的结论是,中间型的临床特点是介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之间。这3种类型是否为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诊断的一部分则需要进一步调查或者是相当明显的临床症状才能确定。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Kim等人探讨哮喘和COPD之间的重迭性。他们发现了一个中间类型,其临床特点介于哮喘和COPD之间。就像Tashkin在他的评论中指出,因为哮喘和COPD的临床特征有重迭,因此有些病人就会被诊断为中间型。重要是能区分哮喘和COPD,并确定一个中间类型,因为治疗方法和预后可能会有所不同。



第五篇文摘是由Lellouche 和 L’Her等作者所著『维持恒定氧合作用的自动氧气流量调整系统』。作者制作了一个称为FreeO2的设备,对自主呼吸病人它可以自动调整输送的氧气流量,以维持SpO2的恒定。作者将此系统试用于经诱发造成低血氧症的健康受试者。10位健康受试者给予吸入不同的氧浓度引发低血氧症状。每个受试者再额外给予3个低氧的刺激,随机分配在持续1.5升/分钟流量的空气、持续1.5升/分钟流量的氧气与定量自动氧气流量三种状况。对受试者采取单盲试验。他们纪录了每秒的氧气流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呼吸次数和心率。结果发现,三种吸入气体的含氧量分别是27.8%、36.7%和67.4%以使血氧饱和度介于92%到96%之间。观察到严重的低血氧饱和度的比例分别为34.5%, 12.8% 和 2.3%。高浓度氧呈现比例分别为6.1%, 37.1%和15.3%。吸入空气、持续的氧气组呈现心动过速现象,定量自动氧气流量则无发现。定量自动氧气流量研究结果得到的平均和最大氧气流量在1.3 升/分钟和7.6升/分钟。作者的结论是,与吸入空气和持续的氧气比较,定量自动氧气流量系统在维持恒定的氧合有明显优势,明显的降低严重的低血氧症与高氧浓度吸入的发生率。比起持续性的氧气流量,较少的氧气就可以得到较好的结果。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本篇文章的作者设计了一个可以自动依据SpO2调整自主呼吸病人的氧气流量的装置。他们评估这个系统用于健康受试者引发一个低血氧症状期间的反应,定量自动氧气流量在比较下发现,这个装置可以更有效的维持氧合目标,并使用较低的氧气流量。



第六篇文摘是由Cross 和 Elender等作者所提出『胸腔物理治疗呼吸照护的治疗方针手册-MATREX研究发现』。这篇文章是对COPD急性发作病人进行徒手胸腔物理治疗的疗效和成本效率做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作者与物理治疗师专家共同协商确立胸腔物理治疗手册基本内容,针对模糊的部分,共同订出一套明确的参数作为治疗的根据并记录。这个重复做法得到的治疗方针是结合最好的临床操作技巧与临床研究证据的结果。在治疗支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研究中,物理治疗师利用3年的时间制作了徒手胸腔物理治疗手册的658个章节。一个对治疗方案相对较高的遵守被认为是此协议的最基本要素。作者结论,在MATREX研究中使用的治疗协议为治疗师们提供了足够的灵活性,并且足以维持临床试验的完整性。治疗师们对协议的遵守程度表明此协议可以被接受和尊重,可以用来提供和评估这项治疗。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当我们试图比较徒手胸腔物理治疗的众多研究报告时,会遇到的难题之一是各种技术和描述介入方法的名词,其差异非常大。Cross 和 Elender等作者进行了共同协商确立胸腔物理治疗手册基本内容,提供一套明确的参数作为治疗的根据并记录。他们发现这个治疗协议结果提供治疗师们充分的灵活性,足以维持临床试验的完整性。



第七篇文摘是由Nimako与同事们所提出的『季节变化与气象因素:从英国某大型教学医院肺栓塞发病率的回顾性研究』。这个研究主要目的是调查季节性变化与原发性肺动脉栓塞发病率的相关性,并探讨它和大气压力、湿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作者进行了大型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所有确诊为肺栓塞疾病超过9年,除外一些有导致肺栓塞高危因素的病人。气象资料由当地气象站提供。一天至少发作一次肺栓塞与一天中都没有发作两者相比较。总共有640次肺栓塞发作纪录。在一整年的比较下,在春天肺栓塞发生的比例在统计学上显著较其余季节低。大气压力降低和温度升高与肺栓塞的发生率有关。肺栓塞临床表现前2天的平均大气压与肺栓塞关系最明显。肺栓塞临床表现之前5天的平均温度与肺栓塞关系最明显。作者结论,结果证实了季节变化对原发性肺动脉栓塞发病率的影响,以及大气压力降低和温度升高与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Nimako与同事们提出了季节变化与气象因素对于肺动脉栓塞发病率的相关性。有趣的是,他们发现季节的变化、大气压力降低和温度升高与原发性肺动脉栓塞有关。但是这些研究结果的临床意义尚未确定。



第八篇文摘是由Lefebvre等作者所提出『系列肺计量器技术评估』。这个研究主要目的是评估当固定式肺计量器采用两个肺计量器串联使用时的准确性。两套肺计量器连接使用:PocketSpiro装在MicroLoop上,另一套PocketSpiro装在SpiroScout上。根据两者不同的环境温度、压力、体温、压力饱和条件和波形的模拟器选择不同标准美国胸腔医学会曲线。将PocketSpiro分别放置在组装器的上游与下游,记录并比较两种情况下的肺功能指数。在ATP条件下,当放置器在下游时肺功能指数普遍较高。所观察到的偏差为10%。在BTPS条件下,与在ATP条件下相比较,放置器在下游时肺功能指数会被低估。流量特性的改变与温度的下降这2个机制可以解释我们的结果。作者的结论是,肺计量器连接装置的位置会造成结果的变异。单独的测试是很重要的,其结果也不能相互转换。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有些临床医师通过比较两种肺量计系列连接方式所得的测量值来测试固定式肺计量器的准确性。Lefebvre等作者对于此装置做了技术的评估。他们发现肺活量计系列连接的做法会使结果产生变异,所以装置的独立测试是很重要的。



第九篇文摘是由Bigham等发表的:『肺量计游戏应用于囊性纤维化病人气道清洁的前瞻性研究』。作者针对十三位罹患囊性纤维化的青少年,进行肺量计游戏对呼吸道清痰治疗的试验与康乐活动的实验,研究假设是游戏可以增加受测者用力呼气的技巧并改善肺功能检查。设定肺功能基准值后,研究者提供给受试者数字肺活量计和将已设定为“游戏专用”或“控制”的计算机装置。试验两个周期后(每个周期>2周),第一周期结束后电脑自动进入第二个周期,研究者揭露受试者的自觉痰液最低产生量。在游戏和控制期间,受试者游戏的使用天数和控制周期百分比相似。比较游戏组与控制组的时间趋势,发现游戏组的FEV1并没有整体效果,虽然相关分析显示FEV1的变化与游戏时间的长短之间有相关。游戏期间的肺活量会增加,所以作者认为肺量计游戏可以引发儿童囊性纤维化病人的用力呼气成效。这种肺功能的改善可能是肺功能操作技巧增加,但无法排除因游戏引导而使阻塞性/局限性肺功能的改善。因此需要一个正式的临床试验计划。

Dean Hess 博士的评论:

由于许多患有囊性纤维化的儿童无法确实执行气道清除技术,因此Bingham等人研发了可以鼓励病人用力呼气技巧的肺计量游戏。此肺计量游戏可以诱导患囊性纤维化的儿科病人做用力呼气。此方法是否能改变临床结果值需进一步研究。



第十篇文摘是由Souza和他的同事们发表的 『最大吸气压力和气道闭合压的比较以及它们对预测脱机结果的比率:使用数字真空计和单向阀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由数字真空计和单向阀获得的最大吸气压力对脱机结果的预测价值,并且比较在0.1秒气道闭合压下的呼吸驱动的性能,测量出这些比率。作者以前瞻性方式预先收集了接受机械通气超过24小时且符合脱离呼吸机条件的病人。他们使用配备了只允许病人呼气的数字真空计,测量其最大呼气压力和吸气第0.1秒时的气道压。以受试者产生的特征曲线计算预测值。作者发现,关于脱机结果的预测每一个研究指数都并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由数字真空计和单向阀获得得最大吸气压力得到的预测价值结果优于传统技术以往的报告。

Dean Hess 博士的评论:

de Souza等比较了最大吸气压,气管气道闭合压和使用数字压力计和单向阀的预测脱机结果的比值。他们发现每一种指数对于脱离呼吸机结果的预测,都不显著,与之前的报告一致。另外也和之前报告一致的是,他们发现使用单向阀的效用比传统技术好。



第十一篇文摘是由Prabhakaran等发表『 对夜间支气管痉挛期间沙丁胺醇定剂量吸入剂经防静电吸入的反应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夜间支气管痉挛吸入沙丁胺醇时,减少静电荷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的影响。这项研究属于随机、双盲,双模拟,交叉研究,受试者年龄介于18到40岁,有夜间支气管痉挛,白天的FEV1介于60%至80%之间,给予沙丁胺醇后增加大于或等于12%。受试者每次治疗在临床研究中心睡3夜。在自动醒来时或在凌晨4:00时和每剂量沙丁胺醇MDI以 1,2和4累计喷15分钟后测量FEV1和心跳速率。药物经过防静电阀握式管腔或包含有静电的常规阀握式管腔。 88位同意的受试者中,有11位接受随机分配,而其中7位完成研究。大部分受试者被排除的原因是没有夜间支气管痉挛的客观证据。当觉醒后,FEV1是防静电腔管之前预测的44%和静电腔管之前预测的48%。 在1,2和4喷累积使用在防静电与静电管腔之后 FEV1都增加,分别为52%对30%,73%对48%,90%与64%。防静电与静电设备之间的差异的重点估计,在1,2和4累积喷出后,分别为21%,23%和25%。比较两种治疗心率并无显著差异。作者的结论是对气管扩张剂的反应,在急性、可逆的支气管痉挛期,如夜间支气管痉挛,给予有防静电管腔的沙丁胺醇可改善临床症状。

Dean Hess 博士的评论:

虽然单向阀式储药腔可以减少静电荷,进而增加气雾药物的输出量,但到目前为止,却没有数据显示它可以增加支气管扩张的程度。这篇文章的作者发现借由抗静电储药腔可以在病人出现急性、可逆的支气管痉挛时,在临床上改善支气管扩张程度。这是有关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的重要发现。



第十二篇文摘是由Volsko等发表的『在容量控制机械通气时影响潮气量输送的原因』。其目的是比较容量控制通气的设定点和双目标的差异。两种假说进行了测试:潮气量输送在容量控制下使用设定点与双目标在主动与被动呼吸是不同的; 容量控制的双目标输送潮气量类似压力支持通气的主动呼吸。英格玛医学ASL 5000肺模型仿真成年ARDS病人在主动和被动通气的肺部力学。阻力以10cmH2O/L/s作标准,顺应性在32ml/cmH2O。主动呼吸模拟设定的频率是26次/分,调整肌肉的压力产生一个384毫升的潮气量。容量控制最初以Puritan Bennett 840作设定点目标和用Servo-i作双目标,潮气量是430毫升,强制呼吸次数15次/ min,10cmH2O的PEEP。在压力支持时,循环阈值设定为30%和吸气峰压调整到产生的潮气量类似于容积控制期间所输送的潮气量。呼气潮气量是在容积控制和压力支持的主动和被动的呼吸,收集10个连续的呼吸而来的。意味着不同潮气量差异变化与目标计划,容积控制设定点目标相差37毫升,容积控制的双重目标的差异是77毫升,压力支持差异的是406毫升。自动触发发生在容积控制主动模式的设定点。作者得出结论,在容积控制的双重目标比设定点得到更多的潮气量,但却没有压力支持增加的那么多。

Dean Hess 博士的评论:

Volsko等人比较了在容量控制机械通气时影响潮气量输送的原因。尤其他们比较了有设定点的容量控制通气的和双目标的压力支持通气。使用模拟的主动和被动的呼吸,他们发现,在容积控制通气,比起设定目标点,双目标会使潮气量增加,但不像压力支持通气那么多。



这个月,我们由Schrager和他的同事发表第38届唐纳德•F伊根科学纪念演讲,主题是:从伊拉克和阿富汗而来医学的进步,和第27届菲利普•基特里奇纪念演讲由鲁宾和海恩斯所演讲:在呼吸照护领域中的迷思、误解和教条。我们的病例报告是『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的潮气量变异』,『手术放置的节律器电线所引起的呼吸机误触发』,『严重的急性呼吸衰竭继发急性纤维素炎和机化性肺炎』,本月的教学案例是气管插管阻塞的急性处理的和肺栓塞。



以上是2012年8月份的呼吸治疗期刊的简体中文网播,由刘金蓉呼吸治疗师负责播音,感谢王胜昱医师的协助翻译,袁月华主任修稿、朱家成呼吸治疗师审稿。如想进一步了解原文内容或是过去议题,请上美国呼吸治疗期刊网站,www.rcjournal.com,您也可以由网络上订阅,自动收到未来的网络广播议题,谢谢您的参与,再见。

2012年8月份美國呼吸照護期刊的中文網播-繁體中文

您好,我是劉金蓉呼吸治療師,為您進行2012年8月份美國呼吸照護期刊的中文網播。每篇文摘後,雜誌主編Dean Hess博士有摘要講評。




第一篇文摘是由Arnold等人所發表的『使用輔助霧化吸入抗生素治療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及鮑曼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造成的呼吸器相關性肺炎』。本研究的目的是評估使用輔助吸入抗生素治療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及鮑曼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 造成的呼吸器相關性肺炎的相關結果。這是一篇回溯性的文章,在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的巴恩斯猶太醫院單一醫學中心世代研究(cohort study)。它連續收集了2004年1月1日到2009年12月31日之間經支氣管肺泡灌洗治療且確定為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或鮑曼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 造成的呼吸器相關性肺炎之受試者參加。記錄受試者使用輔助霧化吸入抗生素治療,並且與沒有接受輔助霧化吸入抗生素治療的進行比較。作者評估了93例病人。比較的APACHEⅡ分數較高的病人接受或沒有接受輔助霧化抗生素,發現有接受輔助霧化抗生素更有可能發生多藥耐受性細菌感染。對於沒有接受輔助霧化吸入抗生素的病人而言,由呼吸器相關性肺炎發生到接受適當靜脈注射抗生素的時間較短。不過兩組之間使用靜脈注射抗生素的時間長度則相當。

沒有接受輔助霧化抗生素的組別顯著表現出有較短的機械通氣時間、重症加護病房和住院天數。然而,以Kaplan-Meier曲線觀察從有呼吸器相關性肺炎後 30天病人的存活率則顯示,接受輔助霧化抗生素的病人,在統計上有較高的存活率。 作者的結論是感染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鮑曼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的呼吸器相關性肺炎病人,如果接受AAA(接受輔助霧化抗生素)治療後,儘管可能會有增加疾病嚴重度,且有較高的機會導致多重抗藥性細菌感染,但其存活率卻可能較高。未來還需要大型的隨機試驗才能確認這種治療方法的效用。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輔助性使用霧化抗生素過去已被建議用來治療革蘭氏陰性呼吸器相關性肺炎,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對臨床療效的影響。Arnold等人發現,感染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鮑曼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的呼吸器相關性肺炎病人接受輔助霧化吸入抗生素治療可能會有利於提高生存。如同Moore 和Mueller在評論中所說的,由於多重耐藥性的病原體的日益普及,加上缺乏新研發的抗生素,未來還需要前瞻性的比較性研究,才能確認這些以另類方法經由霧化方式給予如多粘菌素(colistin)和氨基糖苷類(aminoglycosides)霧化的效用。



第二篇文摘是由Berlinski 和Willis所發表的『調查兒童氣管造口自主呼吸的的霧氣治療技術』,作者們的假設是霧氣治療的使用方法有差異。本研究,作者們針對美國本土呼吸治療部門訓練小兒胸腔科醫師,調查他們對有氣切的自發性呼吸病人,有關給予氣霧治療時的情況,作者紀錄了包括機構本身、定量吸入器、噴霧器,和乾粉吸入器的特性;使用甦醒球幫助氣霧藥物的輸送、使用的藥物種類、以及影響選擇氣霧裝置器材的因素等。

在受訪的機構中,有81%參與研究,其中68%是獨立的兒童醫院。92%的受訪機構使用單一劑量吸入器,其中含無輔助的和輔助技術。受訪的機構中,有97%使用噴霧器,其中全部都有採用無輔助的技術,而還有32%採用輔助技術。氣管造口的霧氣面罩是最常用的介面。受訪的機構中有68%使用MDI或噴霧器搭配輔助技術;輔助的技術類似氣流充氣袋、自動充氣袋,或兩者皆使用。

受訪機構利用吸入藥物的類型包括:霧化抗生素,皮質類固醇,短效刺激劑,合併性治療,及化痰劑。他們未使用乾粉吸入劑。配合度是影響選擇藥物傳送方法最常且重要的因素。作者的結論是,對於有氣切的自發性呼吸兒童而言,氣霧治療執行的方法存有很大的差異。未來還需要進一步的體內和體外研究才能支持在臨床上的建議用法。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這項研究之所以重要,在於霧化藥物的輸送會受到許多因素影響,而目前沒有關於裝置和劑型選擇的建議。作者們在有氣切的自發性兒童中,執行氣霧治療的方法存有很大的差異。Amiray和Newhouse在他們的評論中,建議兒科醫師、呼吸治療師、氣霧科學家、耳鼻喉科醫師,和胸腔科醫師們,應對於此類的病人專注在氣霧治療的給予方式,建立一套具有實證的指引。



第三篇文摘是由Arunthari和他的同事所發表的『標準型和呼吸啟動型噴霧器的前瞻性比較研究』,這項研究比較呼吸啟動型及標準型噴霧器之療效、安全性、病人和呼吸治療師的滿意度。成人使用霧化治療並進行登記。病人被隨機分配使用AeroEclipse II呼吸啟動型的噴霧器或標準的噴霧器,並在每次治療完成後做調查。呼吸啟動型霧化吸入沙丁胺醇(Albuterol) 2.5毫克或沙丁胺醇(Albuterol)2.5 mg加ipratropium 0.25毫克劑量。

標準霧化傳送沙丁胺醇(Albuterol)2.5毫克或沙丁胺醇(Albuterol)加上ipratropium 0.5毫克劑量。由呼吸治療師評估每個病人治療前後的心跳,呼吸頻率,吐氣尖峰流量。治療時間和不良反應事件的記錄。要求每個呼吸治療師評估他/她對每個噴霧器的滿意度。28例病人進行了研究,其平均年齡是69歲。54%的病人表示使用呼吸啟動型的噴霧器,整體優於傳統的霧化治療,在治療期間有68%的病人表示他們較喜歡呼吸啟動型噴霧器。呼吸治療師則基於整體的表現、治療時間長短,和使用簡易性等面向,對於呼吸啟動型噴霧器較為滿意。

兩種設備之霧化吸入治療前和治療後心跳、吐氣尖峰流量,以及呼吸速率沒有顯著差異。呼吸啟動型的噴霧器療程時間明顯較短。此外,呼吸啟動型的不良事件發生率較低。作者的結論是病人和呼吸治療師對呼吸啟動型霧化器的滿意度比標準型高。兩組群體治療前和後生命徵象沒有差異,但使用呼吸啟動型的噴霧器,短療程時間和異常發生較低。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此研究是第一個比較標準型和呼吸制動型噴霧器的前瞻性研究。有趣的是,研究人員發現,病人和呼吸治療師對呼吸驅動型的噴霧器較滿意且異常率也較低。評論者阿里和芬克(Ari and Fink)認為提供標準噴霧器和呼吸驅動霧化給藥劑量的一些有趣理論及見解。



第四篇文摘是由Kim和他的同事所發表的『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之間的中間類型的實際應用』。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韓國醫師診斷病人為氣喘和COPD的現況。本研究收集633位氣喘病人、157位COPD病人,以及41例診斷介於兩者之間的韓國病人參加。後者包括臨床上混合或重疊與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的特點。由醫生臨床決定診斷。作者分析了3組之間年齡,性別,遺傳性過敏症,身體質量指數的臨床差異、抽菸狀況的差異,觀察內容,包括目前抽菸者的比例、抽菸的時間,每天抽菸的支數。發現氣喘組與中間型COPD組的病人,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前的FEV1, FVC, and FEV1/FVC比值偏低,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後的FEV1, FEV1/FVC比值則有逐漸增加的情形。氣喘組的急診就醫和住院次數頻率最低,中間型組較高,COPD組病人最高。作者們的結論是,中間型的臨床特點是介在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之間。這3種類型條件是否為慢性阻塞性氣道疾病診斷的一部分則需要進一步調查或者是相當明顯的臨床實體,才能確定。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Kim等人探討哮喘和COPD之間的重疊性。他們發現了一個中間類型,其臨床特點介在氣喘和COPD之間。作為Tashkin在他的評論中指出,一些病人將診斷與中間型,因為氣喘和COPD的臨床特徵有重疊性,因此有些病人就會被診斷為中間型。重要是能區分氣喘和COPD,並確定一個中間類型,治療方法和預後可能會有所不同。



第五篇文摘是由Lellouche 和 L’Her等作者所著『維持恆定氧合作用的自動氧氣流量調整系統』。作者們製作了一個稱為FreeO2的設備,它可以自動依據SpO2,調整給予自發性呼吸病人的氧氣流量。作者們將此系統試用於經誘發造成低血氧的健康受試者。在10位健康的受試者給予吸入不同的氧氣濃度引發低血氧症狀。每個受試者再額外給予3個低氧的刺激,隨機分配在持續1.5升/分鐘流量的空氣、持續1.5升/分鐘流量的氧氣與定量自動氧氣流量三種狀況。受試者不知道給予的是什麼。他們紀錄了每秒的氧氣流量、血氧飽和、潮氣末二氧化碳、呼吸次數和心跳。結果發現,他們的吸入的氣體含氧量分別是27.8%、36.7%和67.4%血氧飽和介於92%和96%之間。觀察到嚴重的低血氧飽和分別為34.5%, 12.8% 和 2.3%。高濃度氧呈現6.1%, 37.1%和15.3%。吸入空氣、持續的氧氣組呈現心搏過速,定量自動氧氣流量則無發現。結果發現,定量自動氧氣流量研究結果得到的平均和最大氧氣流量在1.3 升/分鐘和7.6升/分鐘。作者們的結論是,與吸入空氣和持續的氧氣比較,定量自動氧氣流量系統在維持恆定的氧合較有效能,明顯的降低嚴重的低血氧與高氧濃度使用的發生率。比起持續性的氧氣流量,較少的氧氣就可以得到較好的結果。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本篇文章的作者們設計了一個可以自動依據SpO2,調整對自發性呼吸病人的氧氣流量的裝置。他們評估這個系統用於健康的受試者引發一個低血氧症狀期間的反應,定量自動氧氣流量在比較下發現,這個裝置可以更有效的維持氧合目標,並使用較低的氧氣流量。



第六篇文摘是由Cross 和 Elender等作者所提出『胸腔物理治療呼吸照護的治療方針手冊-MATREX研究發現』。這文章是檢視住院病人進行徒手胸腔物理治療的的大型隨機控制試驗的有效性和成本效益時,所會用到的處置方針。作者們與物理治療師專家共同協商確立胸腔物理治療手冊內容,針對模糊的部分,共同訂出一套明確的參數作為治療的根據並記錄。這個反覆做法得到的治療方針是結合最好的臨床操作技巧與臨床研究證據。在治療支持慢性阻塞性肺疾急性發作的研究中,物理治療師利用3年的時間針對胸腔物理治療手冊製作658個章節。此項治療的協議為一個高層次的治療方針讓病人以此依從。作者們結論,此治療協議使用在MATREX研究提供治療師們足夠的靈活性,足以維持健全誠信的臨床研究。讓專業治療師們可以依循、接受和尊重,提供評估這項治療。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當我們試圖比較徒手胸腔物理治療的眾多研究報告時,會遇到的難題之一是各種技術和描述介入方法的名詞,其差異非常大。Cross 和 Elender等作者進行了共同協商確立胸腔物理治療手冊基本內容,提供一套明確的參數作為治療的根據並記錄。他們發現這個治療的協議結果提供治療師們充分健全性,足以維持臨床研究完整性。



第七篇文摘是由Nimako與同事們所提出的『季節變化與氣象因素:從英國某大型教學醫院肺栓塞發病率的回顧性研究』。這個研究主要目的是調查是否季節性變化在原發性肺動脈栓塞發病率的相關性,並探討它和大氣壓力、濕氣和溫度之間的關係。作者們進行了此項大型回顧性研究。研究對象為所有確診為肺栓塞疾病超過9年,排除主要危險因素為肺栓塞的病人。由當地氣象站得到氣象數據。一天至少發作一次肺栓塞與一天中都沒有發作兩者相比較。總共有640次肺栓塞發作紀錄。在一整年的比較下,在春天統計學上肺栓塞發生的比例有顯著降低。大氣壓力降低和溫度升高與肺栓塞的發生率有關。對於大氣壓力的關係是大氣壓力平均2天變化最顯著,臨床表現會出現肺栓塞。對於溫度的關係是平均5天變化最顯著,臨床表現出現肺栓塞。作者們結論,這結果證實季節變化在原發性肺動脈栓塞發病率與大氣壓力降低和溫度升高有相關性。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Nimako與同事們所提出的季節變化與氣象因素對於肺動脈栓塞發病率的相關性。有趣的是,他們發現季節的變化、大氣壓力降低和溫度升高與原發性肺動脈栓塞有關。這些研究結果的臨床意義尚未確定。



第八篇文摘是由Lefebvre等作者所提出『系列肺計量器技術評估』。這個研究主要目的是評估當兩個連結裝置用於固定式肺計量器偵測時的準確性。兩套連接器裝於肺計量器上:PocketSpiro裝在MicroLoop,另一個PocketSpiro裝在SpiroScout。不同標準美國胸腔醫學會曲線選擇環境溫度、壓力、體溫和飽、壓力條件和產生波形的模擬器。他們將PocketSpiro放置在組裝器的上游與下游,比較兩者的肺功能指數。在ATP條件下,當放置器在下游時肺功能指數普遍較高。所觀察到的偏差為10%。在BTPS條件下,與在ATP條件下相比較,放置器在下游時肺功能指數會被低估。流量特性的改變與溫度的下降這2個機制可以解釋我們的結果。作者們的結論是,肺計量器連接裝置的位置會造成結果的變異。單獨的測試是很重要的,其結果也不能相互轉換。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部分的臨床測試評估當兩個連結裝置用於固定式肺計量器偵測時的準確性。Lefebvre等作者對於此裝置做了技術的評估。他們發現肺計量器的裝置會影響結果的變異,所以裝置的測試是很重要的。



第九篇文摘是由Bigham等發表的:『肺量計遊戲應用於囊性纖維化病人氣道清潔的前導性研究』。作者針對十三位罹患囊性纖維化的青少年,進行肺量計遊戲對呼吸道清痰治療的試驗與康樂活動的實驗,研究假設是遊戲可以增加可以增加受測者用力呼氣的技巧並改善肺功能檢查。研究者將將肺功能提供基準值下,將電腦設定為“遊戲專用”或“控制”裝置,提供受試者數字肺活量計。實驗設定兩個週期,每個週期>2週,第二個週期則為可選狀態,試驗者提供受試者的自覺痰液最低產生量。遊戲和控制期間,受試者遊戲的使用天數和控制週期百分比相似。

比較遊戲組與控制組的時間趨勢,發現遊戲組的FEV1並沒有整體效果,雖然相關分析顯示FEV1的變化與宇遊戲時間的長短之間有相關,遊戲期間的肺活量會增加,所以作者的結論肺量計遊戲可以引兒童發囊性纖維化病人的用力呼氣成效。這種肺功能的改善可能是肺功能操作技巧增加,雖然這些阻塞性/侷限性肺功能受到遊戲引導而改善是無法排除,因此需要一個正式的臨床試驗計劃。

Dean Hess 博士的評論:

由於許多患有囊性纖維化的兒童無法確實執行氣道清除技術,因此Bingham等人研發了可以鼓勵病人用力吐氣技巧的肺計量遊戲。他們此肺計量遊戲可以誘導患囊性纖維化的兒科病人做用力吐氣技術。此方法是否能改變臨床結果值得進一步的研究。



第十篇文摘是由Souza和他的同事們發表的 『比較最大吸氣壓力,氣管氣道阻塞壓力,和脫離結果的預測比率:使用數字真空計和單向閥的影響』。本研究的目的是確定在脫離結果中由數字真空計和單向閥獲得的最大吸氣壓力的預測值,並且比較在0.1秒的氣道阻塞壓力下的呼吸驅動的性能,測量出這些比率。作者們以前瞻的方式預先收集了接受機械通氣超過24小時,且符合脫離呼吸器條件的病人。他們使用配備了只容許病人吐氣的數位真空計,測量其最大吐氣壓力,和吸氣第0.1秒時的氣道阻塞壓。以受試者產生的特徵曲線計算比較出的指標的預測值。作者發現,每一個研究指數,關於脫離結果的預測只有溫和表現。值得注意的是,由數字真空計和單向閥獲得最大吸氣壓力得到的結果優於傳統的技術以往的報告。

Dean Hess 博士的評論:

de Souza等比較了最大吸氣壓力,氣管氣道阻塞壓力,和使用數字壓力計和單向閥的預測脫離成果的比值。他們發現每一種指數對於預測脫離呼吸器結果的預測力,都只有不算太好的表現,與之前的報告一致。另外也和之前報告一至的是,他們發現使用單向閥的效用比傳統技術來的好。



第十一篇文摘是由Prabhakaran等發表『 對夜間支氣管痙攣期間沙丁胺醇定劑量吸入劑經防靜電腔管的反應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在夜間支氣管痙攣吸入沙丁胺醇時,減少靜電荷對支氣管擴張劑的反應的影響。這項研究屬於隨機、雙盲,雙模擬,交叉研究,受試者介於年齡18到40歲,有夜間支氣管痙攣,白天的FEV1介於60%至80%之間,給完沙丁胺醇後增加大於或等於12%。受試者每次治療睡在臨床研究中心3夜。在自發地醒來時或在凌晨4:00時測量FEV1和心跳速率,和15分鐘後,每劑量沙丁胺醇MDI以 1,2和4累計噴。該藥物是使用經過防靜電閥握式腔管或包含有靜電的常規閥握式腔管。 88位同意的受試者中,有11位接受隨機分配,而其中7位完成研究。大部分受試者被排除的原因是沒有夜間支氣管痙攣的客觀證據。當覺醒後,FEV1是防靜電腔管之前預測的44%和靜態腔管之前預測的48%。 在1,2和4噴累積使用在防靜電與靜電腔管,之後 FEV1增加,分別為52%對30%,73%對48%,90%與64%。防靜電與靜電設備之間的差異的重點估計,在1,2和4累積噴出後,分別為21%,23%和25%。比較兩種治療心率並無顯著差異。作者的結論是對氣管擴張劑的反應,在急性、可逆的支氣管痙攣期,就如夜間支氣管痙攣,給予有經過防靜電腔管的沙丁胺醇可提供臨床實質的改善。

Dean Hess 博士的評論:

雖然單向閥式儲藥腔可以減少靜電荷,進而增加氣霧藥物的輸出量,但到目前為止,卻沒有數據顯示它可以增加支氣管擴張的程度。這篇文章的作者們發現藉由抗靜電儲藥腔可以在病人出現急性、可逆的支氣管痙攣時,於臨床上改善支氣管擴張程度。這是有關吸入性支氣管擴張劑的重要發現。



第十二篇文摘是由Volsko等發表的『在容積控制機械通氣時潮氣量輸送到目標計劃的影響』。其目的是在比較容量控制通氣的設定點和雙目標的差異。兩種假說進行了測試:潮氣量輸送在容積控制下使用設定點與雙目標在主動與被動呼吸是不同的; 容量控制的雙目標輸送潮氣量類似壓力支持通氣的主動呼吸。英格瑪醫學ASL 5000肺模型模擬成年ARDS病人在主動和被動通氣的肺部力學。阻力以10cmH2O/L/s作標準,順應性在32毫升/cmH2O。主動呼吸模擬設定的頻率是26次/分,調整肌肉的壓力產生一個384毫升的潮氣量。容積控制最初以Puritan Bennett 840作設定點目標和用Servo-i作雙目標,潮氣量是430毫升,強制呼吸次數15次/ min,10cmH2O的PEEP。在壓力支持時,循環閾值設定為30%和吸氣峰壓調整到產生的潮氣量類似於容積控制期間所輸送的潮氣量。呼氣潮氣量是在容積控制和壓力支持的主動和被動的呼吸,收集10個連續的呼吸而來的。意味著不同潮氣量差異變化與目標計劃,容積控制設定點目標相差37毫升,容積控制的雙重目標的差異是77毫升,壓力支持差異的是406毫升。自動觸發發生在容積控制主動模式的設定點。作者得出結論,在容積控制的雙重目標和設定點相較之下是得到潮氣量增加,但卻沒有壓力支持增加的那麼多。

Dean Hess 博士的評論:

Volsko等人比較了在容積控制機械通氣潮氣量輸送目標計劃的影響。尤其他們比較了有設定點的容積控制通氣的和雙目標的壓力支持通氣,使用模擬的主動和被動的呼吸。他們發現,在容積控制通氣,比起設定目標點,雙目標會使潮氣量增加,但不像壓力支持通氣那麼多。



這個月,我們由Schrager和他的同事發表第38屆唐納德•F伊根科學紀念演講,主題是:從伊拉克和阿富汗而來醫學的進步,和第27屆菲利普•基特里奇紀念演講由魯賓和海恩斯所演講:在呼吸照護領域中的迷思,誤解,和教條。我們的病例報告是『在氣道壓力釋放通氣的潮氣量變異』,『不慎觸發手術放置的節律器電線所引起的呼吸』,『嚴重的急性呼吸衰竭繼發急性纖維素和組織肺炎』,本月的教學案例是急性處置的阻塞氣管插管和一個難得案例的肺栓塞。



以上是2012年8月份的呼吸照護期刊的中文網播,由劉金蓉呼吸治療師負責播音,感謝王彩鶴、蕭琬云及鄒亞紘呼吸治療師的協助翻譯,彭逸豪呼吸治療師修稿、朱家成呼吸治療師審稿。如想進一步了解原文內容或是過去議題,請上美國呼吸照護期刊網站,www.rcjournal.com,您也可以由網路上訂閱,自動收到未來的網路廣播議題,謝謝您的參與,再見。

2012年7月份美国呼吸照护期刊的中文网播

您好,我是刘金蓉呼吸治疗师,为您进行2012年7月份美国呼吸照护期刊的中文网播。每篇文摘后,杂志主编Dean Hess博士有摘要讲评。




第一篇论文是由Ari所发表的,“利用不同接口经由气切和气管插管的雾化传送的体外评估”,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T型管、气切罩和人工呼吸气囊,经气切管路和气管插管管路的雾化传送差异。

本研究是将8.0 mm内径的气管插管或气切管置入教学用插管模拟假人中,在两侧支气管连接过滤器收集喷雾粒子。假人的呼吸设定为模拟成人自发性呼吸的模式:正弦波的送气波形,潮气容积450ml、呼吸次数每分钟20次、吸呼比1:2。作者使用沙丁胺醇经由喷射喷雾器产生气雾,接上不同的呼吸道界面,将喷雾粒子收集在过滤器中,用分光光度仪洗提和分析喷雾剂的含量。不论使用的是T型管或人工呼吸气囊,使用气切管所输送的药物的剂量百分比,都比使用气管插管高。

不论是气切管或气管插管,使用人工呼吸气囊都可以增加肺部剂量超过3倍。使用气切罩的吸入剂量比T型管连接气切管路的剂量少。作者得出的结论是,在成人自主通气的模式,雾化治疗经由气管插管效率最差,其次是经气切管,而通过人工呼吸气囊比T型管或气切罩效果好。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以前研究插管病人的雾化传送因素影响,主要着重在使用机械通气时使用的气管插管,很少研究病人自主呼吸时,比较不同种类人工气道和其接口对雾化传送的影响。Ari等人发现喷雾传送成效,经由气切管优于经气管插管。使用人工呼吸气囊可增加三倍以上的传送剂量。气切管配合气切罩的吸入剂量低于使用T型管,这些数据对临床操作很重要。如Dhand的评论,这篇文章探讨了不同界面在插管且有自主呼吸病人的雾化传送的影响。



Sara Push STOP here



第二篇文摘”是由Davidson等人发表“医院中的氧气流量计的精准度和正确度。作者以实验性研究,测试一家三级医院的氧气流速计量的精准度和准确性;使用流速分析仪作测试。流速计量的准确性是通过测试每一支流量计在1, 3, 5,和10 L/min的流速来进行,共测试新旧流速计91个。精准度是测定了11个流量计的1, 3, 5,和10 L/min的流速,每个流量计重复测试3次,以确保流量计精准度与准确性。结果发现: 准确性方面,当流量设定为1 L/min时,其平均流速略为偏低,31 L/min时非常接近 5,和10 L/min时则偏高。不同的流量计之间测得流量差异较大,尤其是在1和3L/min时。除了10 L/min外,新、旧流量计之间没有差别。精确度方面,每一个流量计的3次检测重复性很高,所以作者们的结论是流速计量测试显示精确度良好,而准确性差。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氧气流速计量是呼吸照护中最常使用的设备。大多数的临床人员从未对它的准确度有疑问。作者做了一系列的实验观察,发现到当我们将某种氧气流量表更换成另一种时,纵使流量设定不变,有时却发现病人的SpO2会有所变化。此研究的基础即是基于此项观察。

本研究的发现是重要的,我们应该对这类装置更加注意。尽管他们发现到这些装置的不准确性,但个别流量表的重复性却不错。如Howard在他的评论建议,临床人员更换流量计,就应重新评估病人的血氧饱和度(SpO2)。





第三篇文摘由Borg发表的“使用身体体积描记法测量肺容积: 比较性研究”此研究旨在测定临床中,使用一般型和替代型体箱计,测量功能残气量、肺活量、残气量和全肺容积方法之间的差异。

作者在使用过肺量计后,由人体积描计箱测量静态肺容积,测量方法是以随机方式选择一般体箱计或替代性体箱计,依据标准通气功能将受测者进行分类。

接着他们不同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不同方法的肺活量和全肺容积存在150 mL内的小差异,以及残气容积和全肺容积在正常和限制性疾病中发现。在气流阻塞组中其静态肺容积无明显差异。在108位受测者中,有12位在改变方法之后改变了通气功能分类,这其中,66%的受测者在用替代性方式时,表现为较低的吸气容积和全肺容积,但肺残气容积不变。对计算方式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结果的相同,结论是,没有必要再用不同的肺量计重复测量。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体箱计是测量静态肺容积标准的作法,作者们比较其他肺量计的检测,结果仅有些许差异,气流阻塞组中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因此,不同的计算方式依使用的测量方法可能不必要。正如Graham在它的评论中所讨论的,肺功能测试标准是主要依据专家的共识。像这样的研究是重要的,以验证这些标准和去改善目前的作法。





第四篇文摘由Joffe等人发表“美国内科重症照护合作方案的呼吸道管理训练的全国调查”,本研究旨在探讨内科重症照护合作方案的呼吸道教育的现况。收集2011年2月1日和4月30日之间,邀请从事3年肺部/重症照护和2年多学科重症照护教学的项目主任共同完成网上调查。结果是168受访者66%回应,其中58%在受训第一年会有一个月有特定呼吸道培训轮转,32%回复有气管管理教育的主任, 70%回复有将模拟设计纳入呼吸道教育。95%回复有监督呼吸道实习的规定。

经常用来培训呼吸道管理的教具包括可视喉镜、插管导丝、声门上呼吸道设备,和纤维气管镜,73%受访者回复使用声门上呼吸道设备低于10个, 60%受访者指出学员有使用插管导丝频率低于25,73%受访者回复学员有使用可视喉镜低于30,65%访者回复学员有使用纤维镜插管是低于10%。作者对此作出结论,多数项目包括了正规的呼吸道管理方案和不同的插管技巧,但总体差异性很大。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重症医师是手术房以外主要执行气道管理的医疗成员。Joffe发现,虽然多数方案有一正式的气道管理方案纳入不同的插管技巧,但因个别经验差异性大。常见的气道处置设备,包括可视喉镜、插管导丝、声门上呼吸道设备,和纤维气管镜,可供学员使用,但多数报告指出这些设备都不常被使用。



第五篇文摘是由Kovelis等人所发表的“吸烟者使用计步器来增加体能活动的短期成效的随机试验”。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计步器与训练日志的方法对促进吸烟者增加日常活动每天至少走一万步的短期效益的比较。

此研究以随机分配分成两组:使用计步器的组别,每天配带计步器持续一个月的时间,目标是达到每天一万步;另外一组使用训练日志,受测者纪录每日活动,鼓励试验者尽可能每天走得更多。每一组根据其每日身体活动基准,再细分成活动与不活动两组。结果体能活动低者配戴计步器后每日的身体活动有显著性增加,六分钟走路测试距离增加。在计步器的组别,每天照步骤做,实验前后与基准值的改变比较起来有显著性相关,但六分钟走路测试的距离没有差别。在不活动的受测组,整年下来,每天走路和每天吸烟与Fagerström问卷有显著的相关。此外,整年下来,配戴计步器中不活动组,每天走路的进步与每天吸烟基准值及Fagerström问卷具有相关性。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许多人可能没有察觉,成人每天走一万步是基本体能活动。计步器是一个计数的小设备,已广泛用在各种不同人群的身体活动的激发与监测。Kovelis等人比较计步器活动议定书与运动日志来观察健康吸烟者激发日常体能活动的影响,看似无法达到目标,仅用计步器可以明显地增加日常身能活动,并增加六分钟走路的距离。本研究认为使用计步器可能有助于不活动的吸烟者。



第六篇文摘是由Li所发表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病人上呼吸道脂肪组织分布差异及其对颚后机械性负荷的效应”。本研究旨在验证脂肪组织堆积在上呼吸道周围容易倾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假说,与身体质量指数及咽部脂肪组织体积的大小的机械性负荷无关。本研究纳入了十四个对照组及十四个控制组。使用磁共振造影来评估软颚后及舌根后周围的脂肪组织体积,受试者在全身麻醉后,由咽喉镜来研究是否有截段性封闭压力高过大气压力。分析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病人的脂肪组织分布及身体质量指数的差异,并并比较受试者脂肪组织分布与正或负的截段性封闭压力差异。

结果发现,控制组与OSA病人侧咽与软颚的脂肪垫体积有明显不同,而侧咽的脂肪垫体积与总侧咽部软组织体积的比例也一样明显不同。咽腔的体积、颈部的周长、及皮下脂肪组织的体积在统计上并无显著性的差异。软颚脂肪的体积及侧咽脂肪垫体积在颚后及舌下咽部位可以有意义地预测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症。受测者有正的颚后封闭压力,其软颚脂肪的体积及侧咽脂肪垫体积较高;有正的舌下咽封闭压力,会增加舌头和侧咽脂肪垫的体积。

作者们得到的结论:比起身体质量指数配对控制组,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症的病人在靠近咽腔处有较多的脂肪组织。不论对照或控制组,脂肪储存在上呼吸道都可能会造成颚后及舌下咽部位的气道易于塌陷。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作者Li等人使用磁共振造影来评估受测者的咽部的解剖学及截段性封闭压力。他们将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症的病人与身体质量指数配对的健康个体当控制组进行比较。软颚脂肪的体积及侧咽的脂肪垫体积在颚后及舌下咽的部位可以有意义地预测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症。有趣的是,在研究组及控制组皆有脂肪沉积在上呼吸道周围可能导致颚后及舌下咽处气道塌陷。所以,BMI较低的人,中央的脂肪分布也可能使之易罹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



Sara Push STOP here



第七篇文摘是由Chuang等人所发表的“使用统计方法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于最大运动时的动态性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此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用统计方法来表现运动测试时,潮气末的二氧化碳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与其他生理变量的交互作用,并藉此来改进我们预测二氧化碳分压的能力。

作者对四十七位COPD病人进行了肺功能测试和逐渐增加强度的运动试验,直到病人受限于症状无法进行测试为止。最大运动测试期间会抽取动脉血气及测量运动生理参数。此预测二氧化碳分压的程序普遍被以leave-one-out、cross-validation的方法用在回归技术上。六位病人因为数据收集不适当予以排除,剩下四十一位病人进入最后的分析。

最佳的二氧化碳分压预测方程式主要以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肺部弥散能力、潮气容积、缓慢肺活量测试及最大呼气压力来决定。作者的结论是:已被验证的mixed-model回归方程式可以预测运动期间二氧化碳分压的趋势,它将有助于在判读运动测试时,由运动引起的高二氧化碳血症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到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梯度。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在COPD病人运动期间测量的PaCO2,难以预测其肺功能试验和诸如潮气末PCO2等的非侵袭性测量值。Chuang等人使用统计的分法去预测COPD病人在最大运动期间的动态性二氧化碳分压。他们能够藉由预测的方程式去预测运动期间二氧化碳分压的趋势,可能对于运动期间引起的高二氧化碳血症有所帮助。



Sara Push STOP here

第八篇文摘是由Pathak所发表的“评估人类免疫缺乏症候群病毒感染病人肺部的独立性结节”。此研究的目的在于定义HIV感染病人肺部独立性结节的病因及诊断测试对肺部独立性结节检查的效果。作者们使用回顾性图表检视来重新检视这些住在指定的AIDS中心的HIV感染病人。

他们从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及活体采集微生物及病理组织样本去做分析。图表从住院那天起填满了分析数据直到最终的诊断或者病人过世。十年的观察时间,有五千位HIV感染病人住进医院,其中10位被胸部放射影像或计算机断层检查诊断出有肺部独立性结节。这十位病人有六位有最终诊断。相关的病因包含了感染的有五位,另外一位则是肺腺癌。找不到原因的仍有四位。

痰液分析在其中的个案中并无提供发现病因的诊断价值。有三个个案以纤维支气管镜做支气管沛泡灌洗以及经支气管的切片;以计算机断层引导作经胸腔穿刺切片诊断出的有两个个案;一位患者需要手术打开肺部做切片。作者们的结论是,HIV感染病人肺部独立性结节病因都不同且诊断困难。在此研究当中,肺部独立性结节有50%的个案属于感染的病因。痰液分析并无诊断价值。切片对于确定性诊断及治疗则是必须的。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评估HIV感染病人肺部的独立性结节,其常见的病因、诊断方法、及指引都尚未被建立。在此研究当中,最重要的发现是痰液分析并无诊断价值,而切片对于确定性诊断及治疗则是必须的。



Sara Push STOP here

第九篇文摘是由Nishisaki等人所发表的“监护病房多领域团队呼吸道管理提供者对儿科呼吸衰竭情境模拟方式”。此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多领域团队的儿科监护病房呼吸衰竭处置的评分系统』的发展。本研究是在一个三级医院的儿科监护病房进行的以情境模拟为基础的评估。实验的对象是在儿科和急诊住院医师、护士和呼吸治疗师。多领域团队有提供儿科监护病房呼吸道管理专家和病人安全专家组成。通过一个任务评分表作为评估工具,透过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来评估呼吸道管理的成效。工具的信度和效度由多学科仿真呼吸道评估训练课程评估。每次评估是由三位独立专家来进行。总体评估团队表现和之前训练的经验作为工具的效度评价。作者们发展了即时儿童呼吸道管理提供者成效评估第三版,有34的任务型项目。由3位评分者评估85个由住院医师领导的团队。

组内相关系数对于专家是0.64。成效量表利用总和表现量表的分数是有良好的相关性。整个队伍的平均总分成正相关,住院医师参与培训,对于量表上是有效的。作者的结论是信度、效度评估对量表的发展是有帮助的,如同一个任务型量表工具对呼吸道提供者的成效。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情境模拟教学和评估用在健康照护逐日增加。Nishisaki等人发展出的监护病房多领域团队呼吸道照护成效的工具,且发现此工具信效度,能够提供儿科病人呼吸道成效的评估,并建议使用。



Sara Push STOP here

第十篇文摘是由Bourdin等人所发表的实验室研究: “Alpha 200和排痰机作为间歇性正压呼吸装置的比较:一个实验室研究”。作者利用Alpha 200和排痰机在不同人工气道应用对吸入容积的影响。

在肺脏模型呼吸道开放时时,设定肺部顺应性和单一阻力的两种情况和两种设定的压力值下,作者测量了吸入的容积和压力。Alpha 200设定了两种充气流量,而排痰机则是设定最高值。实验在不同尺寸的气管插管和气切管下进行。最后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了两者在充气容积和测量的压力之间的关系。Alpha 200每一种设定流量的充气容积和测量的压力的斜截率比排痰机明显增加。由于人工气道的使用,排痰机充气容积并没有不同,而Alpha 200对于所有机械情况在每一种流速设定下是增加的。对于最大尺寸的气管插管和气切管,Alpha 200最低充气流量的设定,作者观察到了最大的充气流量的不同,而这些结果就可以解释这些设备的功能是如何的,像是排痰机的改变是经由增加的流量,Alpha 200的改变是经由吸气的时间。作者的结论是,在有人工气道存在的情况下,使用排痰机产生的充气容量显著低于Alpha 200。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在这篇研究中使用到的Alpha 200是一种IPPB装置,而排痰机则是一个用来移除无效性咳嗽病人的分泌物的机械性装置。在欧洲两种都可以使用在插管或是气切的病人。使用肺模型人工气道时,他们发现充气容积的产生由使用排痰机产生的充气容量显著降低于使用的Alpha 200。如同作者们所认知到的,这项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限制是它属于体外研究,因此可能较困难去推断这些设备真正使用在临床上的情况。



Sara Push STOP here



第十一篇文摘是由Mor等人所发表的 “利用胸腔X光来筛选从高肺结核国家来的移民者肺结核的有效性”。此研究目的是利用胸腔X光来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或是已治愈的肺结核的有效性。在2001到2005年所有衣索比亚人要移民到以色列前都接受了胸腔X光。这些移民者的胸腔X光发现有肺结核或是已治愈的肺结核者,接受评估、治疗与追踪一年。研究的终点是诊断出活动性肺结核。已经有13,379位移民做了胸腔摄影。其中有1.1%出现可能是TB的变化,而有46位移民被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胸腔X光肺结核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是80.1%, 99.2%, and 31%。现在肺结核的的罹病率是0.4%,做完胸腔X光有可能是肺结核的75.5。在这些移民当中,确定是已治愈肺结核的有1.9%。当中,在到达移民地后一年内有5.8%发展成活动性肺结核。而胸腔X光发现是已治愈肺结核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是17.2%, 98.2%, and 5.8%,若在第一年内发现是活动性肺结核,在第一年时就是结束。在此研究, 每291张胸腔X光检出一个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花费是$5,802。作者结论是对于高负担性国家的移民,利用胸腔X光摄影来筛选活动性肺结核是一个有效且省钱的方法,对已治愈性肺结核且有高风险会发展成活动性肺结核的移民也是有好处的。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虽然肺结核发生率已经在发达国家下降,但高肺结核国家来的移民肺结核发生率却是上升的。Mor.等人提出『利用胸腔X光来筛选从高肺结核国家来的移民』是一个有效且省钱的工具,诊断出一位活动性肺结核的病人需要做291张胸部X 光,花费是$5,802。



Sara Push STOP here

第十二篇文摘是由Sharma等人所发表的“在北印度的呼吸监护病房里对于无创通气执行的调查”。这是在三级医院的呼吸监护病房中,找出需要使用NIV的病人的适应症和其使用结果的观察性研究。所有急性呼吸衰竭需要无创呼吸的病人都包含在此研究中。无创呼吸是由呼吸器给予且使用口鼻面罩。而所有的疾病严重度及新发生器官的失能都分别由APACHE II和 SOFA来评分计算。利用多变项分析逻辑回归计算来分析及预测无创呼吸失败的因素。在研究期间,有92个病人接受101次的无创呼吸处置。最常造成低血氧症及高二氧化碳血症呼吸衰竭的原因,分别是ARDS和COPD。在此两类族群中,与基准值相比,使用后第1、2、4小时,病人的心跳及呼吸次数是有明显改善的。在使用无创呼吸的病人中,有53.5%需要气管插管,而其原因低血氧明显多于高二氧化碳血症。在使用无创呼吸一小时后氧分压与氧气浓度比率测量显示,对此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低血氧而不是高碳酸血症。作者利用多变项分析逻辑回归计算分析,以APACHE II为基准,SOFA评分的变化,低血氧性呼吸衰竭的氧分压与氧气浓度比率,于使用一小时后改变,与无创呼吸失败有关系。作者的结论是:无创呼吸被发现与低血氧性呼吸衰竭比较对于高碳酸血症是较有帮助的,。入院时疾病的严重度、新发生的器官失能、低血氧性呼吸衰竭及于使用一小时后,氧分压与氧气浓度比率缓慢改善,是无创呼吸衰竭独立预测因素。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这篇可能是第一篇区域性研究局部的影响。然而,NIV使用失败的预测因子看似可以扩展至全世界的任何一家医院。重要的是,他们发现在入院时疾病的严重度、新发生的器官失能、低血氧性呼吸衰竭,在使用无创呼吸一小时氧气没有改善就是无创呼吸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这些使用NIV的发现,对于世界各地任何的病人而言都应该是实用的。



Sara Push STOP here



我们本月发表的综合性评论是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气喘病人在剧烈运动后引发低血氧和类固醇的雾化治疗。 而本月的个案报告是在肺部白霉菌病、体外循环系统、月经性气胸和颅内压升高且顽固性低血氧症的病人。而本月的教学个案是在气管插管之后产生皮下气肿的讨论。



以上是2012年7月份的呼吸治疗期刊的简体中文网播,由刘金蓉呼吸治疗师负责播音,感谢王胜昱医师的协助翻译,袁月华主任修稿、朱家成呼吸治疗师审稿。如想进一步了解原文内容或是过去议题,请上美国呼吸治疗期刊网站,www.rcjournal.com,您也可以由网络上订阅,自动收到未来的网络广播议题,谢谢您的参与,再见。

2012年6月份美國呼吸照護期刊中文網播-繁體中文


您好,我是劉金蓉呼吸治療師,為您進行20126月份美國呼吸照護期刊的中文網播。每篇文摘後,雜誌主編Dean Hess博士有摘要講評。

第一篇文摘是由Carson所發表的慢性重症病人的定義和流行病學慢性重症病人約只佔所有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的5-10%,但他們所消耗的加護病房資源卻佔很大的比例。我們對這些病人進行流行病學研究和臨床試驗時,納入研究的定義必須一致,才能對不同的研究進行比較。雖然存在共識的定義,連續 ³ 21 天使用機械通氣且 ³ 6小時/天,許多研究也有其它設計要求,例如要求氣管切開,不同時期的機械通氣,或住在脫機的機構。
不論定義為何,已有許多研究顯示,近幾十年來,慢性重症病人的發病率增加了一倍,並可能在未來十年再增加一倍。這類病人的一年總體存活率,依據世代研究而有所差異,約介於40%和50%之間。目前已有新的臨床預測規則,能夠更準確地辨識出有死亡的高風險和低風險病人。醫療制度已適應慢性重症病人的增加,是以增加短期和長期的急性照護醫院病床因應,但持續監測的資源是有必要的,因為慢性重症病人的患病率預計將再進一步增加。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Carson以對慢性重症病人的定義和流行病學的論文為議題揭開序幕。這類病人約佔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的510%但消耗大比率的加護病房資源,因此對他們的照護具有其臨床重要性的。有趣的是,醫療照護系統已經藉著增加病床數來容納日漸增加的慢性重症病人。慢性重症病人數量的增加,受病人意願、病人代理決策者、社會期望和醫療提供者與家屬之間的溝通所影響。

第二篇文摘是由Cox所發表的慢性重症病人的持續性全身性炎症。慢性重症疾病是一個重要的臨床現象,所有的急重症照護者與呼吸治療師都應體認到。慢性重症疾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臨床個案,其發病率在未來十年將繼續增加。慢性重症病病人的數量繼續增加的原因可能是由於優選病人病人代理決策者的加入,社會期望然而,隨著人口老化,年長病人更容易出現慢性重症疾病。哪些因素會使病人比較容易復原緩慢或死亡,是值得我們探究的議題。有證據顯示,重症疾病的過程中宿主可能產生全身炎症反應,這將可能是慢性重大疾病的發展之貢獻。這篇將探討這些數據,將強調未來處置慢性炎症的潛在目標。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證據顯示,重症疾病的過程中宿主可能產生全身炎症反應,這將可能是慢性重症疾病的發展之貢獻。因此,慢性重症疾病是一種慢性炎症狀態。Cox考克斯評論這些數據,將強調未來處置慢性炎症的潛在目標。


第三篇文摘是由Donahoe所發表的目前慢性重症病人的照護場所及相關費用。慢性重症病人族群的特性是需要長期高的醫療照護成本、1年內的死亡率高及非常需要急性後的醫療服務。最好的例子就是長期使用機械通氣的病人。本文將以現有文獻,集中討論照顧這些病人的成本和照護場所。長期使用機械通氣的病人群造成停留急性照護醫院的時間延長,所花費的成本中位數是短期呼吸器使用病人的34倍,這群病人在病程中頻繁地改變照護場所,有些病人出院後轉到居家環境,其醫院的死亡率和短期呼吸器使用病人沒有顯著差異性,預計2020年長期機械通氣的人數將增加雙倍。
相較於重症照護的費用,長期機械通器的病人同時還負擔了照護者的負擔,面對這樣的難題,首要策略改善在該病人群的醫療保健效率,受限於美國現有的照護模式,這方面的研究還是有限的,主要還是缺乏醫療照護提供者及行政管理者專注在提供這些病人照護的狀況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Donahoe強調出目前慢性重症病人的照護場所及相關費用的重要問題。成本尤為重要,因為這種病人費用是短期呼吸器使用病人的34倍。到2020年長期機械通氣病人的人數將雙倍成長,有效改善在該病人群的醫療保健效率的策略將是重要的


第四篇文摘是由White所發表的 長期使用機械通氣之處置策略。本文回顧了長期機械通氣病人的處置策略。涵蓋的主題包括如何識別和排除脫離的障礙、脫離試驗的系統性方法,何時停止脫離試驗而進行呼吸器終身使用、對長期使用呼吸器病人的氣切管處置;如何為長期依賴呼吸器的病人選擇適合的呼吸器。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White回顧數篇長期機械通氣病人處置策略相關的文章,針對臨床上脫離障礙的病人群,進行系統性方法脫離的試驗、困難脫離時需進行終身支持等,提供了一些見解。他還討論了氣切管的處置,以及如何為長期依賴呼吸器的病人選擇適合的呼吸器。


第五篇文摘是由 Hess 所發表的非侵襲性呼吸器在長期機械通氣支持的病人的與日俱增。對許多需要呼吸器輔助的慢性呼吸衰竭病人而言,我們較傾向使用非侵襲性通氣而非經由氣切管來提供病人侵襲性支持。現有的證據並不支持對未經選擇病情穩定的COPD病人夜間使用非侵襲性通氣。歐洲已有數篇研究報告指出積極的使用非侵襲性呼吸器會對病人有益處,其中呼吸器的吸氣壓力和呼吸次數設定會以使病人血中二氧化碳濃度趨於正常為目標。也有部分研究指出,把非侵襲性通氣當做呼吸運動訓練的輔助也會有所益處。在囊腫纖維化的病人中,非侵襲性通氣也可以用來當做氣道清除技術的輔助。有愈來愈多的證據支持非侵襲性通氣用於因肥胖導致低通氣症候群的病人身上是有效的。許多觀察性證據支持使用非侵襲性通氣在神經肌肉疾病所致慢性呼吸衰竭的病人,一個隨機控制試驗結果呈現出非侵襲性通氣使用在脊髓側索硬化症的病人上可以使生命延長。目前有許多種的介面可用來對病情穩定的慢性呼吸衰竭病人提供非侵襲性通氣。 咬嘴的設計是種獨特的裝置,能成功的使用在神經肌肉疾病的病人。縱然現在已有新一代的中階可攜帶式、較長的電池壽命、可應用於非侵襲性通氣和侵入性使用的呼吸器,雙階壓力呼吸器仍是常被用於非侵襲性通氣。在慢性的病人使用非侵襲性通氣可以壓力支持性通氣、壓力控制型通氣、容積控制型通氣方式來順利執行。最近有很多有用的新通氣模式,但是其效益仍有待實證來支持是否能廣泛使用。非侵襲性通氣能否成功地使用於病人身上取決於篩選是當的病人、選擇合適的介面、選擇合適的呼吸器與呼吸器的設定、臨床人員的技能、病人本身的動機,和家人的支持。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對許多慢性呼吸衰竭需要通氣支持的病人而言,我們較傾向使用非侵襲性通氣而非經由氣切管來提供病人侵襲性支持。在這篇文章中,我討論了非侵襲性通氣使用於病情穩定的 COPD病人、使用於囊性纖維化當作促進氣道清潔的更進一步方式、使用於肥胖的換氣不足症候群,以及使用於與神經肌肉相關的慢性呼吸衰竭。同時我也進一步探討了對於病情穩定的慢性呼吸衰竭病人而言,有關介面和呼吸器的選擇方法。


第六篇文摘是由King所發表的美國長期居家使用呼吸器的現況。病人需要長期使用機械式通氣的人數正快速的增加。加護病房的照護品質改善使得許多急性呼吸衰竭的病人得以存活,在病人恢復期中需要長期使用機械式通氣來支持。同樣的,對於有症狀的慢性低通氣量病人也增加了機械通氣的使用; 增加使用於預期會有夜間低通氣量的病人,提早使用通氣輔助。有些呼吸器製造商致力於改善居家呼吸器。以上這些因素是使美國居家使用呼吸器病人增加的可能原因。不幸的是,由於缺乏使用居家呼吸器病人的完整資料或是全國性登錄機制,因此這些病人的實際數目尚屬未知。提供呼吸器在居家使用是一項挑戰,它需要進行照護人員的訓練,適當的呼吸照護和醫療給付議題。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需要長期使用呼吸器的病人日益增多。他們不僅是使用非侵襲性通氣的病人,還包括了經由氣切管使用侵襲性通氣支持的病人。不幸的是,我們無法得知居家使用呼吸器的病人數量,因此這個問題的嚴重程度也變得無法估計。如同King所指出的,呼吸器製造商持續的在努力改進居家型呼吸器,但在居家提供機械通氣時的挑戰,包括照護者的訓練、適當的呼吸照護和醫療給付議題。


第七篇文摘是由Fan所發表的在重症病人神經肌肉疾病危象,物理治療和復健的角色。神經肌肉疾病所產生的危象是很常見的,可能是嚴重而且持久的,實際損傷身體的功能與降低生活的品質。住在加護病房多重因素下導致虛弱,是由重症直接或是間接的併發症所導致。在重症急性期對於加護病房導致的虛弱很難診斷,主要因為頻繁地執行深度鎮靜、腦病變、瞻妄,這些降低身體檢查時的病人力量。儘管有這些限制,對於合作的病人身體檢查評估以定義加護病房導致的虛弱是一個起點。給予一個相對貴的、侵入性、需要專業的知識的電氣生理檢測或是肌肉切片檢查,一連串的臨床檢測可能導致虛弱病人的改善會比預期的慢。目前已有限制介入措施去預防或治療加護病房導致的虛弱,例如嚴密血糖控制就是強而有力的證據。少數的臨床實驗對於慢性重症病人早期復健的角色進行評價。然而,有一個大量研究支持加強對於慢性機械通氣病人執行復健是有效益的。進一步地,對於慢性重症病人早期活動已有資料證實其安全、可行性及潛在益處。也需要更多的多中心隨機研究評估短期至長期對於早期活動的效益;包括預防需要長期使用機械通氣和/或成為慢性重症疾病,對於病人肌肉力量的新治療方法,身體功能,生活品質和資源利用。最後,在內科和其他加護病房中,早期使病人活動的障礙、可行性與效益,如同慢性重症,都還未被正式的評估過,在未來研究中需要加以探索。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許多工作於重症照護的臨床人員都不喜歡急重症的神經肌肉疾病所產生的危象是很常見的,可能是嚴重而且持久的,實際損傷身體的功能與降低生活的品質。如作者Fan所指出的,逐漸出現的資料證實了使急重症病人提早活動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益處。這會影響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病人的照護和潛在影響長期結果。



第八篇文摘是由Girard所發表的慢性重症病人的腦部功能障礙。重症病人常經歷以昏迷或瞻妄形式出現的急性腦部功能障礙,這兩種形式在急性和慢性重症病人中都很常見。在急重症時腦部功能障礙的表現會合併許多不良的後果,包括長時間的住院、增加照護的費用、增加死亡率。這些慢性重症病人的預後與昏迷,或瞻妄,目前並無研究報告,但是初步的研究顯示,這些病人有很高的機會罹患急性腦部功能障礙。此外,在加護病房預測腦部功能障礙時有高比例的急性或慢性重症病人存活會有長期的腦部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記憶障礙和執行能力障礙。有研究呈現當病人處於急重症時,在急性期直接介入減少腦部失能負擔,但是在慢性重症期的治療則有待研究。多中心隨機試驗介入找出需要的資料決定出那些方法介入是更有效的。在急性重症期證實有益的處置策略,例如減少鎮靜藥物的給予,特別是巴比妥類藥物,以及物理治療和職能治療及早在病人慢性重症期介入。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昏迷、瞻妄,兩者都在急性或慢性重症病人中常見。Girard所提出,早期研究顯示這類慢性重症病人有很高的機會罹患急性腦部功能障礙。若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降低鎮靜劑的使用,特別是巴比妥類藥物,以及物理治療和職能治療及早在病人慢性重症期介入。


第九篇文摘是由SchulmanMechanick所發表的在慢性重症症候群的代謝和營養支持。在加護病房中的技術創新使病人的生命人為延長,同時也增加了費用。慢性重症病人見於長期機械通氣和適應負荷不良,且合併有離散和連續的代謝症候群。對於這些病人的代謝性介入措施,是經由臨床的重症照護研究、科學理論,和慢性重症病人的多年照護經驗而來的。加強代謝支持是一個多目標的方法,它包括嚴格控制血糖與胰島素強化治療、早期和適當的營養治療、營養藥理學、代謝性骨頭疾病的處置,且小心翼翼注意其他內分泌/代謝紊亂情況。在理想的情況下,加強代謝支持應該受代謝支持諮詢小組的監督。未來研究專注慢性重症病人族群的研究,才能證實目前方法的成效。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加強代謝支持是一個多重目標的方法,包括嚴格控制血糖、早期和適當的營養治療、營養藥理、代謝性骨頭疾病的處置,且注意其他內分泌/代謝紊亂情況。這種做法相當複雜,應該在代謝支持協商小組的監督下執行,才能注意這種治療方法的細節。


第十篇文摘是由Cabrera-Cancio所發表的慢性重症病人的感染和免疫功能不全的預防策略。據估計有2-3%住院的病人​​會成為重症患者。這些病人處在免疫功能相對耗竭的狀態下,削弱了他們對感染的反應能力。這些病人的病情會更加嚴重,同時可能還有其他同時存在的疾病,且正進行著複雜的療程。這種臨床上的局面,合併更進步的科技和更高的存活率;且在長時間需要更高層次的醫療專業服務挑戰。長期急重症照護醫院可以提供上述的醫療服務,而這些慢性重症病人遺著這些醫院可以容易的量化出疾病的範圍及如何最佳處置。在病人首次入住長期急性醫院時,有很多病人都有多重抗藥微生物寄生和感染的問題。入院時的篩選、適當的隔離和感染控制措施,可防止這些微生物的散播。執行呼吸器相關性肺炎的預防協議、血流感染預防協議、減少導尿管的使用,可降低因住院而得的感染機率,並維持低感染率。此外,需要特別注意工作環境、地面和設備的清潔。一個良好規劃的感染控制計畫和抗菌管理計劃已成為不可缺少的實行目標。這些關鍵原則和建議都與慢性重症病人在急性照護醫院的加護病房和下轉單位有關。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Cabrera-Cancio探討了與慢性重症有關的感染和免疫功能受損問題。病人初抵長期急性醫院時,多重抗藥菌寄生和感染的狀況就很高了。落實呼吸器相關性肺炎的預防協議、血液感染預防協議,並盡量減少使用導尿管的措施可以降低感染率。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相關的工作環境、地面和設備的清潔。雖然這些策略通常用在急重病病人,但在照護慢性重症病人上也很重要。

第十一篇文摘是由Peterson-Carmicheal Cheifetz所發表的,兒科慢性重症病人的考量。不管定義像是慢性重症,長期呼吸器依賴(或其他慢性醫療支持),或病弱的體質,有一群慢性疾病的嬰兒和兒童確實存在。有慢性醫療需求的嬰兒和兒童在身體、發育、行為和/或情緒的狀態有較高的風險,對於一般性醫療服務的需求類型或數量也超過一般兒童或成人族群。本文將著重於這群慢性疾病的嬰兒和兒童其特定的處置和心理社會需求。關注於族群的定義、以時間進展來描述趨勢、檢討他們的特殊需求、並討論結果。當小兒病人數量持續增長時,增加關注和資源對這群嬰兒和兒童是必要的。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慢性重症不僅限於成年人。嬰幼兒和兒童有慢性醫療的需求時,在身體、發育、行為和/或情緒有風險增加的情況下,對一般性醫療服務的類型或數量也超出一般兒童或成人族群。此篇Peterson-Carmicheal Cheifetz的文獻,討論了慢性重症嬰兒和兒童的特別處置和心理社會需求。


第十二篇文摘是由NelsonHope所發表的安寧療護在慢性重症病人處置中的整合照護。對所有慢性重症的病人,包括那些接受復原或生命維持療法的病人而言,安寧療護都是全人照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它的核心內容包括症狀的緩解、有關照護目標的溝通、治療方式符合病人的價值觀和喜好、過渡期的規劃,和家人的支持。作者們討論了評估和處置症狀的策略這些症狀包括疼痛、呼吸困難,和抑鬱症,同時協助病人在有氣管內管插管的情況下與人溝通。作者們還討論了在臨床人員、病人,和家屬之間,對於照護目標的討論如何達到最佳化。他們找出了在轉換不同照護環境時對於支持家屬和計畫的挑戰,在此強調的是跨學科的介入。作者回顧了整合安寧照護和重症復原照護的諮詢整合模式。 最後,我們強調了在慢性重症病人和其家屬所會面對到的關鍵倫理問題。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如同NelsonHope所討論,對所有慢性重症病人,安寧療護是全人照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這不僅對病人非常重要,對家屬也是如此。舉例而言,如何在轉換照護單位時對家屬提供協助就很重要。本篇文章的作者們對於照顧慢性重症病人時所會遇到的關鍵道德議題都有所觸及。

第十三篇文摘是由Carson所發表的以研究需求和策略建立慢性重症的最佳實作和成本效益模式。在過去的研究中對於慢性重症結果及資源需求已經有效的定義出族群和其獨特面向,但很少有研究將重點放在改善結果的的介入措施上。本文討論了一些可能有直接影響病人治療效果的研究。大體上的主題包括預防或限制慢性重症的發病率,與病人處置有關的特定主題,如脫離,復健,營養或感染,以及有效溝通的方法和臨終照護。除了特定病人的處置措施以外,也指出了在考量病人族群的預期成長,和他們所需的大量資源時,在照護環境中比較有效性的文章。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Carson發表的慢性重症的研究需求和策略,建立最佳實作和成本效益模式。除了特定病人的處置措施以外,也指出了在考量病人族群的預期成長,和他們所需的大量資源時,在照護環境中比較有效性的文章。
我們經由MacIntyre來總結這個會議摘要的議題,其最恰當的結論是,在慢性重症病人族群的處置上是特別需要結合加強照護和復健的技能。


以上是20126月份的呼吸照護期刊的中文網播,由劉金蓉呼吸治療師負責播音,感謝王彩鶴、蕭琬云及鄒亞紘呼吸治療師的協助翻譯,彭逸豪呼吸治療師修稿、朱家成呼吸治療師審稿。如想進一步了解原文內容或是過去議題,請上美國呼吸照護期刊網站,www.rcjournal.com,您也可以由網路上訂閱,自動收到未來的網路廣播議題,謝謝您的參與,再見。




2012年7月份美國呼吸照護期刊中文網播-繁體中文

您好,我是劉金蓉呼吸治療師,為您進行2012年7月份美國呼吸照護期刊的中文網播。每篇文摘後,雜誌主編Dean Hess博士有摘要講評。


第一篇論文是由Ari所發表的,“利用不同介面經由氣切和氣管內管的氣霧傳送的體外評估”,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較T型管、氣切罩和通氣球,經氣切管路和氣管內管管路的氣霧傳送差異。

本研究是將8.0 mm內徑的氣管內管或氣切管置入教學用插管模擬假人中,在噴霧運送的途徑中以過濾器收集噴霧粒子。假人的呼吸設定為模擬成人自發性呼吸的模式:正弦波的送氣波形,潮氣容積450ml、呼吸次數每分鐘20次、吸吐氣比1:2。另一邊接上被附上正弦泵使用潮氣容積450ml,和去引發自發性呼吸。作者使用Albuterol經由噴射噴霧器產生氣霧,接上不同的呼吸道介面,將噴霧粒子收集在過濾器中,在分光光度計洗提和分析噴霧劑的含量。不論使用的是T型管或通氣球,使用氣切管所輸送的藥物的劑量百分比,都比使用氣管內管高。

不論是氣切管或氣管內管,使用呼吸球都可以增加肺部劑量超過3倍。使用氣切罩的吸入劑量比T型管連接氣切管路的劑量少。作者提出的結論是,在成人自發性通氣的模式,氣霧治療經由氣管內管效率最差,其次是經氣切管,而通氣球比T型管或氣切罩效果好。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以前研究插管病人的氣霧傳送因素影響,主要著重在使用機械通氣時使用的氣管內管,很少研究病人自發呼吸時,比較不同種類人工氣道和其介面對氣霧傳送的影響。Ari等人發現噴霧傳送成效,經由氣切管優於經氣管內管。使用通氣球可增加三倍以上的傳送劑量。氣切管配合氣切罩的吸入劑量低於使用T型管,這些資料對臨床操作很重要。如Dhand的評論,這篇文章釐清不同介面在插管且有自發性呼吸病人的氣霧傳送的影響。


第二篇文摘”是由Davidson等人發表“醫院中的氧氣流量計的精準度和正確度。作者以實驗性研究,測試一家三級醫院的氧氣流速計量的精準度和正確度;使用流速分析儀作測試。共測試91流速計量,每一支都檢測流量計在1, 3, 5,和10 L/min的測量流速去測試舊的和新的流速計量的準確性。

結果發現:實驗所用的流量計是經過11升的流量計校正,校正過程分別用1, 3, 5,和10 L/min的流速,重複測試3次,已確保流量計的精準度與正確性。當流量設定低於1 L/min時,其平均流速略為偏低,3,5,和10 L/min時比較接近。

除了10 L/min外,新、舊流量計之間沒有差別。每一個流量被重複3次檢測,其精確度的重複性很高,所以作者們的結論是流速計量測試顯示精確度良好,而準確性差。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氧氣流速計量是呼吸照護中最常使用的設備。大多數的臨床人員從未對它的準確度有疑問。作者做了一系列的實驗觀察,發現到當我們將某種氧氣流量表更換成另一種時,縱使流量設定不變,有時卻發現病人的SpO2會有所變化。此研究的基礎即是基於此項觀察。

本研究的發現是重要的,我們應該對這類裝置更加注意。儘管他們發現到這些裝置的不準確性,但個別流量表的再現性卻不錯。如Howard在他的評論建議,臨床人員更換流量計,就應重新評估病人的血氧飽和度(SpO2)。


第三篇文摘由Borg發表的“使用身體體積描記法測量肺容積: 比較性研究”此研究的旨在測定臨床環境中,使用一般型和替代型體箱計,測量功能性肺餘容積、肺活量、肺餘容積,和全肺容積的方法之間的差異。

作者在使用過肺功能量計後,以隨機方式使用一般體箱計比較這種替代性的測量方法,藉由人體體積描計箱測量靜態肺容積。受測者依據標準通氣功能解釋性策略去做主題分類。

接著他們評估了不同方法之間測量的平均值和計算方法。結果發現:肺活量和全肺容積,及肺餘容積和全肺容積的平均值,在正常和限制性族群中發現有150 mL內的小差異。在氣流阻塞組中其靜態肺容積無明顯差異。在108位受測者中,有12位個案在方法之間改變通氣功能分類,在分組中的66%使用其他方式,在無改變肺餘容積情況下,傳送較低的吸氣容積和全肺容積。

計算方式分析資料後,均得到相同的結果,結論是,沒有必要再用不同的肺量計重複測量。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體箱計是測量靜態肺容積標準的作法,作者們比較其他肺量計的檢測,結果發現僅有些許差異,氣流阻塞族群中發現兩者之間,無明顯差異。

因此,不同的計算方式依使用的測量方法可能不必要。正如Graham在它的評論中所討論的,肺功能測試標準是主要依據專家的共識。像這樣的研究是重要的,以驗證這些標準和去改善目前的作法。



第四篇文摘由Joffe等人發表「美國內科重症照護合作方案的呼吸道管理的全國調查」,本研究旨在探討內科重症照護合夥方案的呼吸道教育的現況。收集2011年2月1日和4月30日之間,合併全部三年肺部/重症照護的方案主任,及在美洲被邀請來共同完成一項網上調查的2年多學科重症照護醫學方案現況。

結果168受訪者66%回應,其中58%在受訓第一年會有一個月有特定呼吸道轉動,32%的呼吸道教育指導者,和70%回覆有將模擬設計納入呼吸道教育。95%回覆有稽核呼吸道經驗。

經常用來教育呼吸道處理的教具包括喉頭視鏡、插管通條、聲門上呼吸道設備,和纖維氣管鏡錄影設備,73%受訪者回覆使用聲門上呼吸道設備低於10個, 60%受訪者指出學員有使用插管通條頻率低於25,73%受訪者回覆學員有使用影視喉頭視鏡低於30,65%訪者回覆學員有使用固定纖維鏡插管是低於10。作者對此提出結論,多數方案有一正式的呼吸道管理方案納入不同的插管技巧,但因經驗差異性大,因此估計需要數個操作程序去確保差別很大的能力。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重症醫師是手術房以外主要執行氣道處置的醫療成員。Joffe發現,雖然多數方案有一正式的氣道處置方案納入不同的插管技巧,但因個別經驗差異性大。常見的氣道處置設備,包括影像喉頭視鏡、插管通條、聲門上呼吸道設備,和纖維氣管鏡,可供學員使用,但多數報告指出這些設備都不常被使用。


第五篇文摘是由Kovelis等人所發表的「吸菸者使用計步器來增加體能活動的短期成效的隨機試驗」。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計步器作業協議與訓練日誌的方法對促進吸菸者增加日常活動每天至少走一萬步的短期效益的比較。

此研究以隨機分配分成兩組:使用計步器的組別,每天配帶計步器持續一個月的時間,目標是達到每天一萬步;另外一組使用訓練日誌,受測者紀錄每日活動,以鼓勵試驗者盡可能每天走得更多。每一組根據其每日身體活動基準,再細分成活動與不活動兩組。結果體能活動低者配戴計步器後每日的身體活動有顯著性增加,六分鐘走路測試距離的增加。在計步器的組別,每天照步驟做,實驗前後與基準值的改變比較起來有顯著性相關,但六分鐘走路測試的距離沒有差別。在不活動的受測組,整年下來,每天走路和每天吸菸與Fagerström問卷有顯著的相關。此外,整年下來,配戴計步器中不活動組,每天走路的進步與每天吸菸基準值及Fagerström問卷具有相關性。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許多聽眾可能沒有察覺,成人每天走路一萬步是基本體能活動。計步器是一個計數的小設備,已廣泛用在各種不同人群的身體活動的激發與監測。Kovelis等人比較計步器活動議定書與運動日誌來觀察健康吸菸者激發日常體能活動的影響,看似無法達到目標,僅用計步器可以明顯地增加日常身能活動,並增加六分鐘走路的距離。本研究認為使用計步器可能有助於不活動的吸菸者是有益的。


第六篇文摘是由Li所發表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病人上呼吸道脂肪組織分佈差異,及其對顎後機械性負荷的效應。」本研究旨在驗證脂肪組織堆積在上呼吸道周圍容易傾向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的假說,與身體質量指數及咽部脂肪組織體積的大小的機械性負荷無關。本研究納入了十四個對照組及十四個控制組。使用磁振造影來評估軟顎後及舌根後周圍的脂肪組織體積,受試者在全身麻醉後,由咽喉鏡來研究是否有截段性封閉壓力高過大氣壓力。並分析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病人的脂肪組織分布及身體質量指數的差異,並比較受試者脂肪組織分布與正或負的截段性封閉壓力差異。

結果發現,控制組與OSA病人側咽與軟顎的脂肪墊體積有明顯不同,而側咽的脂肪墊體積與總側咽部軟組織體積的比例也ㄧ樣明顯不同。咽腔的體積、頸部的周長、及皮下脂肪組織的體積在統計上並無顯著性的差異。軟顎脂肪的體積及側咽脂肪墊體積在顎後及舌下咽部位可以有意義地預測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受測者有正的顎後封閉壓力,其軟顎脂肪的體積及側咽脂肪墊體積較高;有正的舌下咽封閉壓力,會增加舌頭和側咽脂肪墊的體積。

作者們得到的結論:比起身體質量指數配對控制組,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在靠近咽腔處有較多的脂肪組織。不論對照或控制組,脂肪儲存在上呼吸道都可能會造成顎後及舌下咽部位的氣道易於塌陷。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作者Li等人使用磁振造影來評估受測者的咽部的解剖學及截段性封閉壓力。他們將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與身體質量指數配對的健康個體當控制組進行比較。軟顎脂肪的體積及側咽的脂肪墊體積在顎後及舌下咽的部位可以有意義地預測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有趣的是,在研究組及控制組皆有脂肪沉積在上呼吸道周圍可能導致顎後及舌下咽處氣道塌陷。所以,BMI較低的人,中央的脂肪分布也可能使之易罹患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



第七篇文摘是由Chuang等人所發表的「使用統計方法預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於最大運動時的動態性動脈二氧化碳分壓」。此研究的目的是為了用統計方法來表現運動測試時,潮氣末的二氧化碳分壓以及二氧化碳分壓與其他生理變數的交互作用,並藉此來改進我們預測二氧化碳分壓的能力。

作者對四十七位COPD病人進行了肺功能測試和逐漸增加強度的運動試驗,直到病人受限於症狀無法進行測試為止。最大運動測試期間會抽取氣體動脈血及測量運動生理參數。此預測二氧化碳分壓的程式普遍被以leave-one-out、cross-validation的方法用在回歸技術上。六位病人因為數據收集不適當予以排除,剩下四十一位病人進入最後的分析。

最佳的二氧化碳分壓預測方程式主要以潮氣末二氧化碳分壓、肺部擴散能力、潮氣容積、緩慢肺活量測試及最大吐氣壓力來決定。作者的結論是:已被驗證的mixed-model回歸方程式可以預測運動期間二氧化碳分壓的趨勢,它將有助於在判讀運動測試時,由運動引起的高二氧化碳血症其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到潮氣末二氧化碳分壓的梯度。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在COPD病人運動期間測量的PaCO2,難以預測其肺功能試驗和諸如潮氣末PCO2等的非侵襲性測量值。Chuang等人使用統計的分法去預測COPD病人在最大運動期間的動態性二氧化碳分壓。他們能夠藉由預測的方程式去預測運動期間二氧化碳分壓的趨勢,可能對於運動期間引起的高二氧化碳血症有所幫助。



第八篇文摘是由Pathak所發表的”評估人類免疫缺乏症候群病毒感染病人肺部的獨立性結節”。此研究的目的在於定義HIV感染病人肺部獨立性結節的病因及診斷測試對肺部獨立性結節檢查的效果。作者們使用回溯性圖表檢視來重新檢視這些住在指定的AIDS中心的HIV感染病人。

他們從痰液、支氣管肺泡灌洗術及活體採樣出微生物及病理組織樣本去做分析。圖表從住院那天起填滿了分析數據直到最終的診斷或者病人過世。十年的觀察時間,有五千位HIV感染病人住進醫院,其中五位被胸部放射影像或電腦斷層檢查診斷出有肺部獨立性結節。這十位病人有六位有最終診斷。相關的病因包含了感染的有五位,另外一位則是肺腺癌。找不到原因的仍有四位。

痰液分析在其中的個案中並無提供發現病因的診斷價值。有三個個案以纖維性支氣管鏡做支氣管沛泡灌以及經支氣管的切片;以電腦斷層引導作經胸腔穿刺切片診斷出的有兩個個案;一位患者需要手術打開肺部做切片。作者們的結論是,HIV感染病人肺部獨立性結節病因都不同且診斷困難。在此研究當中,肺部獨立性結節有50%的個案屬於感染的病因。痰液分析並無診斷價值。切片對於確定性診斷及治療則是必須的。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評估HIV感染病人肺部的獨立性結節,其常見的病因、診斷方法、及指引都尚未被建立。在此研究當中,最重要的發現是痰液分析並無診斷價值,而切片對於確定性診斷及治療則是必須的。


第九篇文摘是由Nishisaki等人所發表的” 加護病房多領域團隊下對兒科呼吸衰竭使用情境模擬方式 “。對於基本呼吸道提供者的工具發展。此研究的目的是『評估多領域的對於兒科加護病房呼吸衰竭處置的評分系統』的發展。本研究是在一個三級兒科加護病房進行的以情境模擬為基礎的評估,作為輔助加護病房在病人照護。實驗的對象是在兒科加護病房、急診的住院醫師、護士和呼吸治療師。進行多領域的焦點團隊且擁有提供兒科加護病房呼吸道管理和病人安全專家。現已發展的一個經由任務式評分工具來評估呼吸道提供者的成效,透過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作者經由以模擬為基礎的多領域呼吸道評估訓練課程評估了工具的信度和效度。每次評估是由三位獨立專家來進行。由團隊表現和之前訓練時的經驗而來的總體評估是被用來評估工具的效度。作者們發展了及時兒童呼吸道提供者成效評估第三版,有34的任務型項目。由3位評分者評估85個由住院醫師領導的團隊。

組內相關係數對於專家是0.64。成效量表利用總和表現量表的分數是有良好的相關性。整個隊伍的平均總分成正相關,住院醫師參與之前訓練,對於量表上是有效的。作者的結論是信度、效度評估對量表的發展是有幫助的,如同一個任務型量表工具對呼吸道提供者的成效。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情境模擬教學和評估用在健康照護逐日增加。Nishisaki等人發展出的加護病房多領域團隊呼吸道照護成效的工具,且發現此工具信效度,能夠提供兒科病人呼吸道成效的評估,並建議使用。


第十篇文摘是由Bourdin等人所發表的實驗室研究: “Alpha 200和CoughAssist間歇性正壓呼吸裝置的比較實驗室研究”。作者利用Alpha 200和CoughAssist在人工氣道進而評估吸入容積的影響。

在肺臟模型在打開呼吸道時,設定肺部順應性和單一阻力的兩種情況和兩種設定的壓力值下,作者測量了吸入的容積和壓力。Alpha 200設定了兩種充氣流量,而CoughAssist則是設定最高值。實驗作在不同尺寸的氣管內管和氣切。最後進行線性迴歸,分析了兩者在充氣容積和測量的壓力之間的關係。Alpha 200每一種設定流量的充氣容積和測量的壓力兩者的斜截率比CoughAssist明顯增加的。由於人工氣道的使用,CoughAssist充氣容積並沒有不同,而Alpha 200對於所有機械情況在每一種流速設定下是增加的。對於最大尺寸的氣管內管和氣切,Alpha 200最低充氣流量的設定,作者觀察到了最大的充氣流量的不同,而這些結果就可以解釋這些設備的功能是如何的,像是CoughAssist的改變是經由增加的流量,Alpha 200的改變是經由吸氣的時間。作者的結論是,在有人工氣道存在的情況下,使用CoughAssist產生的充氣容量顯著低於Alpha 200。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在這篇研究中使用到的Alpha 200是一種IPPB裝置,而CoughAssist則是一個用來移除無效性咳嗽病人的分泌物的機械性裝置。在歐洲兩種都可以使用在插管或是氣切的病人。使用肺模型人工氣道時,他們發現充氣容積的產生由使用CoughAssist產生的充氣容量顯著降低於使用的Alpha 200。如同作者們所認知到的,這項研究的一個重要的限制是它屬於體外研究,因此可能較困難去推斷這些設備真正使用在臨床上的情況。


第十一篇文摘是由Mor等人所發表的 “利用胸腔X光來篩選從高肺結核國家來的移民者肺結核的有效性”。此研究目的是利用胸腔X光來發現活動性肺結核或是已治癒的肺結核的有效性。在2001到2005年所有衣索比亞人要移民到以色列前都接受了胸腔X光。這些移民者的胸腔X光發現有肺結核或是已治癒的肺結核者,在接受評估、治療與追蹤一年。 在研究期間這世代研究的終點是診斷活動性肺結核。已經有13,379位移民已經做了胸腔攝影。其中有1.1%出現可能是TB的變化,而有46位移民被診斷為活動性肺結核。而胸腔X光肺結核的敏感性、特異性和陽性預測值分別是80.1%, 99.2%, and 31%。現在肺結核的的罹病率是0.4%,做完胸腔X光有可能是肺結核的75.5。在這些移民當中,確定是已治癒肺結核的有1.9%。當中,在到達移民地後一年內有5.8%發展成活動性肺結核。而胸腔X光發現是已治癒肺結核的敏感性、特異性和陽性預測值分別是17.2%, 98.2%, and 5.8%,若在第一年內發現活動性肺結核時,在第一年時就是結束。此研究, 291張胸腔X光去發現一個活動性肺結核的病人的,花費是$5,802。作者結論是對於高負擔性國家的移民,利用胸腔X光攝影來篩選活動性肺結核是一個有效且省錢的工具, 且對已治癒性肺結核且有高風險會發展成活動性肺結核的移民是有好處的。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雖然肺結核發生率已經在開發國家下降,但高肺結核國家來的移民肺結核發生率卻是上升的。Mor.等人提出『利用胸腔X光來篩選從高肺結核國家來的移民』是一個有效且省錢的工具,診斷出一位活動性肺結核的病人需要做291張胸部X 光,花費是$5,802。


第十二篇文摘是由Sharma等人所發表的“在北印度的呼吸加護病房裡對於非侵襲性通氣執行的調查”。這是在三級醫院的呼吸加護病房中,找出需要使用NIV的病人的適應症和其使用結果的觀察性研究。所有急性呼吸衰竭需要非侵襲性呼吸的病人都包含在此研究中。非侵襲性呼吸是由呼吸器給予且使用口鼻面罩。而所有的疾病嚴重度及新發生器官的失能都分別由APACHE II和 SOFA來評分計算。利用多變項分析邏輯回歸計算來分析及預測非侵入性呼吸衰竭的因素。在研究期間,有92個病人接受101次的非侵襲性呼吸處置,最常造成低血氧症及高二氧化碳血症呼吸衰竭的原因,分別是ARDS和COPD。在此兩類族群中,與基準值相比,在使用後第1、2、4小時,對於心跳及呼吸次數是有明顯改善的。在使用非侵襲性呼吸的病人中,有53.5%需要氣管插管,而其中低血氧比高二氧化碳血症明顯較高。氧分壓與氧氣濃度比率測量在使用非侵入性呼吸一小時後,對結果的影響是低血氧而不是高碳酸血症。作者利用多變項分析邏輯回歸計算來分析,以APACHE II為基準,SOFA評分的變化,低血氧性呼吸衰竭的氧分壓與氧氣濃度比率,於使用一小時後改變,與非侵入性呼吸衰竭有關係。作者的結論是:非侵入性呼吸被發現對於高碳酸血症是較有幫助的,與低血氧性呼吸衰竭比較。在入院時疾病的嚴重度、新發生的器官失能、低血氧性呼吸衰竭及於使用一小時後,氧分壓與氧氣濃度比率緩慢改善,是非侵入性呼吸衰竭獨立預測因素。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這篇可能是第一篇區域性研究局部的影響。然而,NIV使用失敗的預測因子看似可以擴展至全世界的任何一家醫院。重要的是,他們發現在入院時疾病的嚴重度、新發生的器官失能、低血氧性呼吸衰竭,在使用非侵入性呼吸一小時氧氣沒有改善就是非侵入性呼吸衰竭的獨立預測因素。這些使用NIV的發現,對於世界各地任何的病人而言都應該是實用的。


我們本月發表的綜合性評論是對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氣喘病人在劇烈運動後引發低血氧和類固醇的噴霧治療。 而本月的個案報告是在肺部白黴菌病、體外循環維生系統、月經性氣胸和顱內壓升高且頑固性低血氧症的病人。而本月的教學個案是在氣管插管之後產生皮下氣腫的討論。



以上是2012年7月份的呼吸照護期刊的中文網播,由劉金蓉呼吸治療師負責播音,感謝倪子晴、吳致穎及何于涵呼吸治療師的協助翻譯,彭逸豪呼吸治療師修稿、朱家成呼吸治療師審稿。如想進一步了解原文內容或是過去議題,請上美國呼吸照護期刊網站,www.rcjournal.com,您也可以由網路上訂閱,自動收到未來的網路廣播議題,謝謝您的參與,再見。

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

2012年5月份美国呼吸治疗期刊的中文网播-简体中文版

您好,我是刘金蓉呼吸治疗师,为您进行2012年5月份美国呼吸照护期刊的中文网播。每篇文摘后,杂志主编Dean Hess博士有摘要讲评。

第一篇文摘是由Arroliga和其同事所发表的 “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一项多学科研究”。他们对四个成人监护病房中插管且使用有创机械通气的病人们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 他们在2007年4月起实施使用呼吸机集束治疗方案,他们报告了2008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以及在2009年由呼吸治疗师执行口腔护理后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显示此2年期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确实减少了。 在研究期间,有2588个病人在成人监护病房里接受有创机械通气, 2008年期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是每1000机械通气日中有4.3,而2009的发生率为每1000机械通气日中有1.2。抗生素天数在2009年比起2008年相对较少。 平均停留在监护病房的天数没变,而在2009年的住院天数则少于2008年。住院死亡率在两个年份之间没有差别。在研究期间遵守呼吸机集束治疗方案在92%以上,在呼吸治疗师负责口腔护理后,口腔护理的依从性由33%提高到97%。 作者们的结论是,VAP发生率的减少与呼吸治疗师对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病人执行口腔护理是相关的。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在近几年颇受瞩目。Arroliga等人评估由呼吸治疗师执行口腔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发现在呼吸治疗师负责执行口腔护理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减少。 如Sandrock在他的评论中指出,这研究突显出团队整体护理对于改善病人结果的重要性。这同时也凸显了呼吸治疗师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角色。呼吸治疗师和护理师们共同合作来执行VAP 集束方案以降低VAP发生率为目标是很重要的。

第二篇文摘是由Oto等人所发表的 “自动管路补偿降低气管插管至少48小时病人的吸气功的潜在不足”他们收集了20位患有严重疾病且需要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的病人使用过的气管内管。 在拔管后以风箱式肺模型仿真自主呼吸来测量气管内管的压力-时间乘积的阻力,其肺模型的设定参数为每分钟呼吸次数10次,吸气时间1.0秒,及潮气容积分别设在300 mL、500 mL和700 mL。呼吸机被设定自动管路补偿功能100%合并有呼气末正压5 cm H2O及吸入氧浓度21%。 记录气气管内管两端的流速和气道压力,且对气管内管远端所测的压力-时间乘积予进行分析。压力-时间乘积因管路补偿时增加潮气容积而增加。即使设定100%管路补偿,呼吸机也无法对因气管内管所造成的阻力做完全地补偿。 以使用过的气管内管和新的比较,其峰流速和气道峰压较低,压力-时间乘积比较大。作者得出结论,自动管路补偿不会对因气管内管所造成的呼吸作功做必然的补偿。气管内管结构改变和支气管分泌物会增加阻力,并且减少对于增加呼吸功所做补偿的能力。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自动管路补偿是使用来克服气管内管流速衍生的阻力作功。然而,气管内管的内部阻力可因气道分泌物或管路变形而增加。Oto等人评估使用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的严重疾病病人其气管内管在使用管路补偿功能的效果。 他们发现管路结构改变和气道分泌物会增加阻力,因而降低对增加的呼吸功所作补偿的能力。这些结果与其他研究发现一致,显示了自动管路补偿可能不会改善自主呼吸训练的耐受力。如L’Her在他的评论中所描写的,管路补偿是安全的,但它的使用仍存有争议。

第三篇文摘是由Cabrini和其同事所发表的“由病人角度来看无创呼吸机在普通病房的使用:初步性研究”。他们前瞻性地访问因急性呼吸衰竭成功地在普通病房使用无创呼吸机的病人。病人是在无创呼吸机使用后的24到48小时内接受访谈。 研究排除的标准为使用无创呼吸机失败、病人无法胜任或不愿参与此研究、病人被转送监护病房。45例病人被纳入此研究中。只有20%病人参与了开始无创通气时的参数设定,超过40%报告他们并未参与无创呼吸机治疗的讨论,80%报告他们从未被征询去尝试另一种接口。 所有病人都知道如何求救,但只有四分之一的病人被训练如何移除面罩,且有22%报告在有需要移除面罩时无法予以完全移除。一半的病人报告在有需要帮助时可以立即获得帮助,但15%病人则等待超过3分钟。 所有病人都有并发症产生,且18%报告使用无创呼吸机时对呼吸更糟。作者对此得出结论,病人报告只有低程度参与在一开始无创呼吸机治疗的设定,并且对于护理人员的沟通满意度是低的,及在紧急状况不是很安全。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虽然针对病人因急性呼吸衰竭在普通病房逐渐增加地使用无创呼吸机,但它并未有深入地探讨在普通病房的成功和失败危险因素及病人安全观点。 Cabrini等人前瞻性评估普通病房的病人使用无创呼吸机,病人报告只有低程度参与在一开始的无创呼吸机治疗的设定,并且对于护理人员的沟通满意度是低的及在紧急状况不是很安全。 在他们的评论中,Kacmarek 和 Villar强调了在监护病房以外使用无创呼吸机时,选择病人的重要性。

第四篇文摘是由Kacmarek和其同事所发表的”呼吸治疗部门的主管关于呼吸治疗学生和执业呼吸治疗师未来教育和资格认证的调查”。此调查报告主要对象为呼吸治疗部门的主管。在引导性测试和问卷重整后,在美国呼吸照护协会(AARC)认可下由其2010年五月会员名单中选定2368位标示为呼吸治疗部门主管,通过网络方式调查。总共收到663份有效问卷。而平均来看,在调查的医院中空缺率是只有0.81是专职的。 在第二次2015年会议中提出的66 项实习学生和执业呼吸治疗师的核心能力,其中90%对于其中42项表示同意,50~90%对于其中19项表示同意,小于50%对于其中5项表示同意。 而主管们对于毕业学生的就业学历没有共识,有36.8%的主管偏好大学或是硕士,36.7%是偏好专科,而有176位(占26.55%)是没有任何偏好的。而有41.8%回复者指出必须拥有呼吸治疗学士或是硕士才有资格考取证照来提供呼吸治疗。而调查指出,81.2%的主管觉得在2015年以后,具有RRT资格的人才能够执业。作者的结论指出,对于实习学生和执业呼吸治疗师须具备66项核心能力有良好的共识,而执业资格应以RRT为基本要求。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Kacmarek等人调查调查呼吸治疗部门的主管关于呼吸治疗学生和执业呼吸治疗师未来教育和资格认证。对于实习学生和执业呼吸治疗师须具备的核心能力有良好的共识,而执业资格应以RRT为基本要求。有同样数量的主管们对于毕业学生的就业学历分别喜爱大学或专科。而这些发现在美国呼吸照护协会所主办的2015年会议中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篇文摘是由Urbano等人所发表的”高流速氧气治疗: 在儿童气道模型的压力分析。”此为一项体外试验。以一个高流速氧气治疗系统分别连接三种接口-鼻导管、鼻面罩和口鼻面罩于两种儿童假人-婴儿和新生儿。分别在管路、气道和咽喉测量以流速是5、10、15、20 L/min所产生的压力。此试验分别在有漏气与没有漏气状况下执行。 在不同的接口下所产生的压力是非常类似的。被记录到的最高压力值是经由鼻导管或是鼻面罩时,以流速为20 L/min所产生的4 cm H2O压力。当假人的口保持张开时,则无法在气道和咽喉侦测到压力。作者结论是以高流速氧气治疗系统于实验儿童模型中会产生低程度的持续气道正压,即使是使用很高的流速。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高流速氧气治疗和它在气道中产生压力的机转尚未被研究过。 Urbano等人研究的目的是分析高流速氧气治疗系统在体外实验环境下经由模拟儿童气道所产生的压力。高流速氧气治疗系统只有在实验儿童模型中会产生低程度的持续气道正压,即使是使用很高的流速。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咽喉与气道对于流量与压力的测量有相似的关联性。最高压力被记录到是在流速为20 L/min 时压力值为4 cm H2O。当假人的嘴巴保持张开时,则无法在气道和咽喉侦测到压力。

第六篇文摘是由Chen等人所发表的“在长期机械通气的病人,运动训练对于肺部力学及功能状态的影响”。在呼吸照护中心有27个长期机械通气的病人被分为运动训练组和控制组,而运动计划包括10次运动训练。对于肺部力学和生理功能状态也会进行研究前及研究后的测量。而呼吸照护中心住院结果包括使用机械通气的天数、住院天数、脱离率和死亡率。运动训练组在训练后,在潮气量和呼吸浅快指数有明显的改善。 除了呼吸次数以外,控制组中没有显著的改变。两组在研究期间的功能性状态都有显著的改善。作者结论是长期机械通气的病人在运动训练后,对于在肺部力学和功能状态上被证明是有明显改善。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长期机械通气的病人功能性状态和临床结果,常受限于病人的耐受性和肺部力学不佳,而这又常源始于疾病或长期卧床的结果。Chen等人评估长期机械通气病人执行运动训练后,在肺部机械力学、生理功能状态和住院的预后的影响。他们发现在呼吸照护中心里的长期机械通气病人在运动训练后,对于在肺部机械和功能状态上被证明是有明显改善。

第七篇文摘是由Toussaint与他的同事所发表的 “可携式肺内叩击通气设备的设定参数对于肺内的影响”。 他们设计一个体外研究,针对三种可携式肺内叩击通气设备借由设定参数改变来比较对于肺内的影响。参数设定频率从每分钟90至250循环,吸呼时间比从1比2到3比1,压力从10到60 cm H2O。共有72种组合。利用呼吸气流描速计纪录在测试肺中的四项结果:呼气和吸气流速比、吐气末正压、通气量和叩击。叩击是以压力曲线的斜坡来评估。从资料分析中来分析差异性。呼气和吸气流速比会随着吸呼时间比的增加而增加。呼气末正压会随着频率、压力和吸呼时间比的增加而增加。通气会随着增加压力和降低频率而增加。当增加频率和降低吸吐时间比,和在吸呼时间比为1:1或更少时增加压力,叩击会随着增加。作者结论利用可携式肺内叩击通气设备,参数改变会改变对肺部的机械作用。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尽管使用肺内叩击通气在不同的呼吸疾病上有潜在好处,设定参数对于肺部机械力学上的影响仍然是未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Toussaint等人利用三种可携式肺内叩击通气设备,借着改变设定参数来比较肺部影响。他们发现利用可携式肺内叩击通气设备,参数改变会改变对肺部的机械作用。增加频率会增加呼气末正压和叩击,但会降低通气。 增加吸呼时间也会增加呼气末正压和呼气和吸气流速比,但降低叩击。增加压力会增加呼气末正压和通气。虽然这是一项实验室中的研究,但是这些结果也提供了对于使用肺内叩击通气的见解。

第八篇文摘是由Redondo等人所发表的” 头盔式无创机械通气对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的作用”。此为一项前瞻性的观察研究。作者在两年的期间内,评估了在外科手术后监护病房中使用无创机械通气的病人。作者收集了病人的人口统计学资料,还有急性呼吸衰竭与动脉血液气体分析数据。以连续性血流动力学技术(PiCCO)来评估血行动力学变化并纪录病人临床变化。所有急性呼吸衰竭的研究对象都是以无创机械通气作为第一线治疗,不论此方法是成功或是最后仍需要插管。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是否失败的危险因子由后续状况来决定。99个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使用头盔式无创机械通气,75%不需要插管。根据逻辑回归分析,作者归纳出三个使用无创机械通气失败的危险因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及使用无创机械通气一个小时内情况没有改善。作者们的结论是:相对于在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使用传统的机械通气,面罩式无创机械通气是另一项有效的选择。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由Redondo等人所发表的这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具体了解急性手术后呼吸衰竭的病人使用面罩式无创通气,特别是CPAP,治疗中可预期的失败因素。他们发现面罩式无创通气可以提供急性手术后呼吸衰竭病人一个有别于传统机械通气的另一项选择。三个使用无创通机械通气失败的危险因子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及使用无创通气初始一小时内PO2/FIO2没有改善。这项信息对于将无创通机械通气使用于此类病人群有所帮助。

第九篇文摘是由Yang及其同事所发表的”肺结核涂片阴性误诊的相关因素-台湾的经验”。他们回顾了2004年台湾疾病管制局记录当中193位诊断出肺结核病人的记录,包括检验结果有矛盾的病人。当其他情况被发现且最初的胸部X光影像为异常时,则重新修正诊断。由痰液样本中分离出肺结核分枝杆菌占37%,非肺结核分枝杆菌占2%,及没有肺结核分枝杆菌的占61%。有13.5%初始诊断为肺结核的病人被修正诊断。由肺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为阳性的病人比起培养为阴性及培养为非结核性分枝杆菌的病人其重新修正诊断的状况较少。在此研究当中,肺部空洞并非修正诊断的显著预测指标。作者归纳出结论:痰液涂片结果为阴性的不正确肺结核诊断,大都来自于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出的结果,比较少来自于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为阳性的病人。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一位根据病史、身体检查,和胸部X 光检查而呈现TB的病人,其痰液涂片的结果却呈现阴性时,对临床人员在诊断上是一个两难的局面。Yang等人的在研究误诊及不适当治疗TB病人当中可能的因素。她们发现痰液涂片结果为阴性的不正确肺结核诊断,大都来自于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出的结果,比较少来自于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为阳性的病人。

第十篇文摘是由Lee等人所发表的”弥漫性支气管炎DPCR1对于韩国哮喘病人在使用阿司匹林会加重在呼吸疾病风险的影响。” 在发现有多形性基因的189个韩国哮喘病人,将其分成93个会因阿司匹林加重呼吸疾病的实验组及96个具有阿司匹林耐受性的控制组。使用阿司匹林来做激发试验,如果病人有FEV1显著下降,表示此病人是会因阿司匹林加重呼吸疾病的个案。 初始的分析显示出rs2517449和阿司匹林加重呼吸疾病具有显著相关性。然而,相关连的信号在多重测试矫正后消失。除此之外,rs2517449和rs2240804也是在使用阿司匹林来做激发试验后造成FEV1下降的相关讯号。在多种测试对照后,仅有rs2517449相关信号仍存有与阿司匹林加重呼吸疾病具有显著相关性。作者们归纳结论:弥漫性支气管炎危急区域1多形性基因(DPCR1)与阿司匹林加重呼吸疾病的危险因子不相关。

Dean Hess博士评论是

Lee等人探究人类急性弥漫性支气管炎DPCR1和显性哮喘 中阿司匹林加重呼吸疾病间的相关连。他们发现在韩国哮喘患者身上,急性弥漫性支气管炎DPCR1并非阿司匹林加重呼吸疾病的危险因子。

本月我们所发表的综合性评论是监护病房后续追踪诊所和在监护病房中的胸部超音波。我们发表了在无创和有创机械通气时,使用湿化的临床标准。本月的个案报告有:一位预期发生气胸的早产儿接受辅助通气;一名因急性呼吸衰竭,经由内视镜面罩接受无创通气的腹胀病人;一位因输血导致急性肺损伤,使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顽固性低氧血症的病人;以及提高小儿病人使用正压气道依从性的住院病人模式。本月的教学个案是成人病人中,异物长期存在于气管支气管。

以上是2012年5月份的呼吸治疗期刊的简体中文网播,由刘金蓉呼吸治疗师负责播音,感谢王胜昱医师的协助翻译,袁月华主任修稿、朱家成呼吸治疗师审稿。如想进一步了解原文内容或是过去议题,请上美国呼吸治疗期刊网站,www.rcjournal.com,您也可以由网络上订阅,自动收到未来的网络广播议题,谢谢您的参与,再见。

2012年5月份美國呼吸照護期刊中文網播-繁體中文

您好,我是劉金蓉呼吸治療師,為您進行2012年5月份美國呼吸照護期刊的中文網播。每篇文摘後,雜誌主編Dean Hess博士有摘要講評。

第一篇文摘是由Arroliga和其同事所發表的 “減少呼吸器相關肺炎: 一多學科研究”。他們對四個在成人加護病房中被插管且使用侵襲性機械通氣的病人們進行了回溯性世代研究。他們在2007年四月實施使用呼吸器病人組合式醫療照護(ventilator bundle),於2008年報告了呼吸器相關肺炎的發生率和在2009年由呼吸治療師執行口腔照護後的呼吸器相關肺炎的發生率。結果顯示確實減少了此2年期間的呼吸器相關肺炎發生率。 在研究期間,有2588個病人在成人加護病房裡接受侵襲性機械通氣,在2008年期間的呼吸器相關肺炎發生率是每1000呼吸器天數中有4.3,而2009的發生率為每1000呼吸器天數中有1.2。抗生素天數在2009年比起2008年相對較少。平均停留在加護病房的天數沒變,而在2009年的住院天數則是減少的。住院死亡率在兩個年份之間沒有差別。在研究期間遵守ventilator bundle為92%以上,但在呼吸治療師負責口腔照護後,遵守口腔照護由33%改善到97%。作者們的結論認為,VAP發生率的減少與呼吸治療師對接受侵襲性機械通氣的病人執行口腔照護是有所關聯的。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呼吸器相關肺炎的預防在近幾年頗受矚目。Arroliga等人評估由呼吸治療師執行口腔照護的影響,發現在呼吸治療師負責執行口腔照護後確實減少呼吸器相關肺炎的發生率。 如Sandrock在他的評論中指出的,這研究突顯出團隊整合照護對於改善病人結果的重要性。這同時也凸顯了呼吸治療師在預防呼吸器相關肺炎中的角色。呼吸治療師和護理師們共同合作來執行VAP bundle以降低VAP發生率為目標是很重要的。

第二篇文摘是由Oto等人所發表的 “臨床上在氣管內管使用48小時後才以自動管路補償來降低吸氣功的潛在不適當”他們收集了20位患有嚴重疾病且需要機械通氣超過48小時的病人。在拔管後他們收集使用過的氣管內管,並以風箱式肺模型模擬自主呼吸來測量經由氣管內管的壓力-時間乘積的阻力,其肺模型的設定參數為每分鐘呼吸次數10次,吸氣時間1.0秒,及潮氣容積分別設在300 mL、500 mL和700 mL。呼吸器被設定自動管路補償功能100%合併有吐氣末陽壓5 cm H2O及吸入氧氣濃度21%。流速和氣道壓力在氣管內管的兩端被記錄,且由氣管內管遠端所測的壓力-時間乘積予以分析。壓力-時間乘積因管路補償時增加潮氣容積而增加。即使設定100%管路補償,呼吸器也無法對因氣管內管所造成的阻力做完全地補償。以使用過的氣管內管和新的比較,其尖峰流速和尖峰氣道壓力較低,壓力-時間乘積比較大。作者提出結論,自動管路補償不會對因氣管內管所造成的呼吸作功做必然的補償。氣管內管結構改變和支氣管分泌物會增加阻力,並且減少對於增加呼吸功所做補償的能力。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自動管路補償是使用來克服氣管內管流速衍生的阻力作功。然而,氣管內管的內部阻力可因氣道分泌物或管路變形而增加。Oto等人評估使用機械通氣超過48小時的嚴重疾病病人其氣管內管在使用管路補償功能的效果。他們發現管路結構改變和氣道分泌物會增加阻力,因而降低對增加的呼吸功所作補償的能力。這些結果與其他研究發現一致,顯示了自動管路補償可能不會改善自發性呼吸訓練的耐受力。如L’Her在他的評論中所描寫的,管路補償是安全的,但它的使用仍存有爭議。

第三篇文摘是由Cabrini和其同事所發表的“由病人觀點來看非侵襲性呼吸器使用在非加護單位:一篇前導性研究”。他們前瞻性地訪問病人因急性呼吸衰竭成功地在非加護單位使用非侵襲性呼吸器。病人是在非侵襲性呼吸器使用後的24到48小時內接受訪談。研究排除的標準為使用非侵襲性呼吸器失敗、病人無法勝任或不願參與此研究、病人被轉送加護病房。45例病人被納入此研究中。只有20%病人參與非侵襲性呼吸器一開始的設定參數,超過40%報告他們並未參與非侵襲性呼吸器治療的討論,80%報告他們從未被徵詢去嘗試另一種介面。所有病人都知道如何求救,但只有四分之一的病人被訓練如何移除面罩,且有22%報告在有需要移除面罩時無法予以完全移除。一半的病人報告在有需要幫助時可以立即獲得幫助,但15%病人則等待超過3分鐘。所有病人都都有併發症產生,且18%報告使用非侵襲性呼吸器時對呼吸更糟。作者對此提出結論,病人報告只有低程度參與在一開始的非侵襲性呼吸器治療的設定,並且對於照護人員的溝通滿意度是低的,及在緊急狀況不是很安全。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雖然針對病人因急性呼吸衰竭在非加護病房逐漸增加地使用非侵襲性呼吸器,但它並未有深入地探討在非加護病房的成功和失敗危險因素,及病人安全觀點。Cabrini等人前瞻性評估非加護病房的病人使用非侵襲性呼吸器,病人報告只有低程度參與在一開始的非侵襲性呼吸器治療的設定,並且對於照護人員的溝通滿意度是低的,及在緊急狀況不是很安全。在他們的評論中,Kacmarek 和 Villar強調了在加護病房以外使用非侵襲性呼吸器時,選擇病人的重要性。

第四篇文摘是由Kacmarek和其同事所發表的”調查呼吸治療部門的主管關於呼吸治療學生和執業呼吸治療師未來教育和資格認證”。此調查報告主要對象為呼吸治療部門的主管。在前導性研究和問卷重整後,在美國呼吸照護協會(AARC)認可下由其2010年五月會員名單中選定2368位標示為呼吸治療部門主管,以一個網路左操作的方式調查。而總共收到663份有效問卷。而平均來看,在調查的醫院中空缺率是只有0.81是專任的。在第二次超越2015年會議中提出的66 項實習學生和執業呼吸治療師的核心能力,其中90%對於其中42項表示同意,50~90%對於其中19項表示同意,小於50%對於其中5項表示同意。而主管們對於畢業學生的就業學歷沒有共識,有36.8%的主管偏好大學或是碩士,36.7%是偏好專科,而有176位(佔26.55%)是沒有任何偏好的。而有41.8%回覆者指出必須擁有呼吸治療學士或是碩士才有資格考取證照來提供呼吸照護。而調查指出,81.2%的主管覺得在2015年以後,具有RRT資格的人才能夠執業。作者的結論指出,對於實習學生和執業呼吸治療師須具備66項核心能力有良好的共識,而執業資格應以RRT為基本要求。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Kacmarek等人調查調查呼吸治療部門的主管關於呼吸治療學生和執業呼吸治療師未來教育和資格認證。對於實習學生和執業呼吸治療師須具備的核心能力有良好的共識,而執業資格應以RRT為基本要求。有同樣數量的主管們對於畢業學生的就業學歷分別喜愛大學或專科。而這些發現在美國呼吸照護協會所主辦的超越2015年會議中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篇文摘是由Urbano等人所發表的”高流速氧氣治療: 在兒童氣道模型的壓力分析。”此為一項體外試驗。以一個高流速氧氣治療系統分別連接三種介面-鼻導管、鼻面罩和口鼻面罩於兩種兒童假人-嬰兒和新生兒。分別在管路、氣道和咽喉測量以流速是5、10、15、20 L/min所產生的壓力。此試驗分別在嘴巴有漏氣與沒有漏氣狀況下執行。 在不同的介面下所產生的壓力是非常類似的。被記錄到的最高壓力值是經由鼻導管或是鼻面罩時,以流速為20 L/min所產生的4 cm H2O壓力。當假人的嘴巴保持張開時,則無法在氣道和咽喉偵測到壓力。作者結論是以高流速氧氣治療系統於實驗兒童模型中會產生低程度的持續氣道正壓,即使是使用很高的流速。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高流速氧氣治療和它在氣道中產生壓力的機轉尚未被研究過。 Urbano等人研究的目的是分析高流速氧氣治療系統在體外實驗環境下經由模擬兒童氣道所產生的壓力。高流速氧氣治療系統只有在實驗兒童模型中會產生低程度的持續氣道正壓,即使是使用很高的流速。線性回歸分析顯示在咽喉與氣道對於流量與壓力的測量有相似的關聯性。最高壓力被記錄到是在流速為20 L/min 時壓力值為4 cm H2O。當假人的嘴巴保持張開時,則無法在氣道和咽喉偵測到壓力。

第六篇文摘是由Chen等人所發表的“在長期機械通氣的病人,運動訓練對於肺部機械及功能狀態的影響”。在呼吸照護中心有27個長期機械通氣的病人被分為運動訓練組和控制組,而運動計畫包括10次運動訓練。對於肺部機械和生理功能狀態也會進行研究前及研究後的測量。而呼吸照護中心住院結果包括使用機械通氣的天數、住院天數、脫離率和死亡率。運動訓練組在訓練後,在潮氣容積和呼吸淺快指數有明顯的改善。除了呼吸次數以外,控制組中沒有顯著的改變。兩組在研究期間的功能性狀態都有顯著的改善。作者結論是長期機械通氣的病人在運動訓練後,對於在肺部機械和功能狀態上被證明是有明顯改善。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長期機械通氣的病人功能性狀態和臨床結果,常受限於病人的耐受性和肺部力學不佳,而這又常源始於疾病或長期臥床的結果。Chen等人評估長期機械通氣病人執行運動訓練後,在肺部機械力學、生理功能狀態和住院的預後的影響。他們發現在呼吸照護中心裡的長期機械通氣病人在運動訓練後,對於在肺部機械和功能狀態上被證明是有明顯改善。

第七篇文摘是由Toussaint與他的同事所發表的 “在可攜式肺內叩擊通氣設備的設定參數對於肺內的影響”。 他們設計一個體外研究,針對三種可攜式肺內叩擊通氣設備借由設定參數改變來比較對於肺內的影響。參數設定頻率從每分鐘90至250循環,吸吐時間比從1比2到3比1,壓力從10到60 cm H2O。共有72種組合。利用呼吸氣流描速計紀錄在測試肺中的四項結果:吐氣和吸氣流速比、吐氣末正壓、通氣量和叩擊。叩擊是以壓力曲線的斜坡來評估。從資料分析中來分析差異性。吐氣和吸氣流速比會隨著吸吐時間比的增加而增加。吐氣末正壓會隨著頻率、壓力和吸吐時間比的增加而增加。通氣會隨著增加壓力和降低頻率而增加。當增加頻率和降低吸吐時間比,和在吸吐時間比為1:1或更少時增加壓力,叩擊會隨著增加。作者結論利用可攜式肺內叩擊通氣設備,設定參數改變也會改變肺部機械的影響。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儘管使用肺內叩擊通氣在不同的呼吸疾病上有潛在好處,設定參數對於肺部機械力學上的影響仍然是未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Toussaint等人利用三種可攜式肺內叩擊通氣設備,藉著改變設定參數來比較肺部影響。他們發現利用可攜式肺內叩擊通氣設備,設定參數改變也會改變肺部機械的影響。增加頻率會增加吐氣末正壓和叩擊,但會降低通氣。 增加吸吐時間也會增加吐氣末正壓和吐氣和吸氣流速比,但降低叩擊。增加壓力會增加吐氣末正壓和通氣。雖然這是一項實驗室中的研究,但是這些結果也提供了對於使用肺內叩擊通氣的見解。

第八篇文摘是由Redondo等人所發表的”手術後急性呼吸衰竭使用頭罩式非侵襲性機械通氣的病人”。此為一項前瞻性的觀察研究。作者在兩年的期間內,評估了在外科手術後加護病房中使用非侵襲性機械通氣的病人。作者收集了病人的人口統計學資料,還有急性呼吸衰竭與動脈血液氣體分析數據。以連續性血流動力學技術(PiCCO)來評估血行動力學變化並紀錄病人臨床變化。所有的記錄對象,所有急性呼吸衰竭的研究對象都是以非侵襲性機械通氣作為第一線治療,不論此方法是成功或是最後仍需要插管。使用非侵襲性機械通氣是否失敗的危險因子由後續狀況來決定。99個手術後急性呼吸衰竭使用頭罩式非侵襲性機械通氣,75%不需要插管。根據邏輯回溯分析,作者歸納出三個使用非侵襲性機械通氣失敗的危險因子: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肺炎、及使用非侵襲性機械通氣一個小時內情況沒有改善。作者們的結論是:相對於在手術後急性呼吸衰竭使用傳統的機械通氣,頭罩式非侵襲性機械通氣是另一項有效的選擇。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由Redondo等人所發表的這篇研究的目的是為了具體瞭解急性手術後呼吸衰竭的病人使用頭罩式非侵襲性通氣,特別是CPAP,治療中可預期的失敗因素。他們發現頭罩式非侵襲性通氣可以提供急性手術後呼吸衰竭病人提供一個有別於傳統機械通氣的另一項選擇。三個使用非侵襲性機械通氣失敗的危險因子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肺炎、及使用非侵襲性通氣初始一小時內PO2/FIO2沒有改善。這項資訊對於將非侵襲性機械通氣使用於此類病人群有所幫助。

第九篇文摘是由Yang及其同事所發表的”肺結核抹片陰性誤診的相關因素-台灣的經驗”。他們回顧了2004年台灣疾病管制局記錄當中193位診斷出肺結核病人的記錄,包括檢驗結果有矛盾的病人。當其他情況被發現且最初的胸部X光影像為異常時,則重新修正診斷。由痰液樣本中分離出肺結核分枝桿菌占37%,非肺結核分枝桿菌占2%,及沒有肺結核分枝桿菌的占61%。有13.5%初始診斷為肺結核的病人被修正診斷。由肺結核分枝桿菌培養為陽性的病人比起培養為陰性及培養為非結核性分枝桿菌的病人其重新修正診斷的狀況較少。在此研究當中,肺部空洞並非修正診斷的顯著預測指標。作者歸納出結論:痰液抹片結果為陰性的不正確肺結核診斷,大都來自於非結核分枝桿菌培養出的結果,比較少來自於結核分枝桿菌的培養為陽性的病人。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一位根據病史、身體檢查,和胸部X 光檢查而呈現TB的病人,其痰液抹片的結果卻呈現陰性時,對臨床人員在診斷上是一個兩難的局面。Yang等人的在研究誤診及不適當治療TB病人當中可能的因素。她們發現痰液抹片結果為陰性的不正確肺結核診斷,大都來自於非結核分枝桿菌培養出的結果,比較少來自於結核分枝桿菌的培養為陽性的病人。

第十篇文摘是由Lee等人所發表的”瀰漫性支氣管炎危急區域1多形性基因(DPCR1)對於韓國氣喘病人在使用阿斯匹靈會加重在呼吸疾病風險的影響。” 在發現有多形性基因的189個韓國氣喘病人,將其分成93個會因阿斯匹靈加重呼吸疾病的實驗組及96個具有阿斯匹靈耐受性的控制組。使用阿斯匹靈來做激發試驗,如果病人有FEV1顯著下降,表示此病人是會因阿斯匹靈加重呼吸疾病的個案。初始的分析顯示出rs2517449和阿斯匹靈加重呼吸疾病具有顯著相關性。然而,相關連的信號在多重測試矯正後消失。除此之外,rs2517449和rs2240804也是在使用阿斯匹靈來做激發試驗後造成FEV1下降的相關訊號。在多種測試對照後,僅有rs2517449相關信號仍存有與阿斯匹靈加重呼吸疾病具有顯著相關性。作者們歸納結論:瀰漫性支氣管炎危急區域1多形性基因(DPCR1)與阿斯匹靈加重呼吸疾病的危險因子不相關。

Dean Hess博士評論是

Lee等人探究人類急性瀰漫性支氣管炎polymorphisms region 1 gene和顯性氣喘 中aspirin加重呼吸疾病間的相關連。他們發現在韓國氣喘患者身上,急性瀰漫性支氣管炎region 1 polymorphisms並非aspirin加重呼吸疾病的危險因子。

本月我們所發表的綜合性評論是加護病房後續追蹤診所和在加護病房中的胸部超音波。我們發表了在侵襲性和非侵襲性機械通氣時,使用加濕作用的臨床作業準則。本月的個案報告有:一位預期發生氣胸的早產兒接受輔助通氣;一名因急性呼吸衰竭,經由內視鏡面罩接受非侵襲性通氣的腹脹病人;一位因輸血導致急性肺損傷,使用高頻震盪通氣治療頑固性低血氧的病人;以及提高小兒病人使用正壓氣道順從性的住院病人模式。本月的教學個案是成人病人中,異物長期存在於氣管支氣管。

以上是2012年5月份的呼吸照護期刊的中文網播,由劉金蓉呼吸治療師負責播音,感謝倪子晴、吳致穎及何于涵呼吸治療師的協助翻譯,彭逸豪呼吸治療師修稿、朱家成呼吸治療師審稿。如想進一步了解原文內容或是過去議題,請上美國呼吸照護期刊網站,www.rcjournal.com,您也可以由網路上訂閱,自動收到未來的網路廣播議題,謝謝您的參與,再見。